两千年前,无数阿拉伯商人赶着骆驼队,携带丝绸、香料、象牙和其他物品,“丝绸之路”响彻了骆驼的铃声。“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东传统友谊继续书写新篇章,经贸伙伴关系飙升,双向日益升温,许多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
中国是中东最大的贸易伙伴,中东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除了传统的能源基础设施合作外,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丝绸之路电子商务、农业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双向投资继续升温
9月11日,沙特利雅得费尔蒙酒店拥挤,中国(广东)沙特经贸合作交流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能源、电力、贸易、服务等领域的250多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沙特阿拉伯是第一个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10年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了中沙关系的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务实友好的合作。广东代表团访问,包括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有限公司和清洁能源产业集团明阳集团,共达成合作项目20个,总金额211亿元,进一步开展能源、贸易、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物流等领域的合作。
仅仅两天后,9月13日至16日,深圳市长秦伟忠也带领深圳代表团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在沙特期间,代表团访问了沙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的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考察了阿卜杜拉国王港,就智能港口、5G通信、数字能源等领域进行了谈判和交流,并参观了位于红海新城的世界上最大的离网光伏储能项目和NEOM新城规划。
与此同时,沙特阿拉伯投资部副部长赛乐·哈卜提在中国的行程也如火如荼。首先,他于9月11日参加了在厦门举行的第23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12日至13日,他前往香港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14日,他到深圳访问华为总部,到广州与企业洽谈。在厦门,赛乐演讲的开场白是:“没有翻译,我在厦门大学学习生活了7年,可以算是闽南人。”。赛乐在香港参加会议期间,还发布了另一个重磅消息:将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沙特投资部(MISA)有意在大湾区设立办事处,以扩大其在中国南方的业务,更好地支持“沙特2030愿景”。
这是中国中东双向运行的一个缩影。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苏浩长期为中东客户提供法律服务。他最深的感受是,从单向投资到双向运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年5月,他在迪拜、阿布扎比、沙特阿拉伯等地呆了两周,参观了合作律师事务所、当地客户和主权基金,显然觉得从感兴趣的投资到真正实施的决策速度非常快。
苏浩说:“此外,这些国家的中国元素比以前多了很多。例如,中国标志可以在沙特机场看到,当地居民对中国游客也很友好。”。
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沙特阿拉伯最大的贸易伙伴,沙特阿拉伯已连续20多年成为中东最大的贸易伙伴。据统计,2022年,中沙双边贸易额达到1160亿美元;沙特阿拉伯在中国的投资达到230亿美元。
2022年12月8日,中沙元首签署中沙综合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开启中沙关系新时代。2023年,两国在能源、金融等领域的交流持续“升温”。今年2月,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向一家中国电子竞技公司投资2.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3亿元)。全球石油巨头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以下简称“沙特阿美”)投入数百亿资金,“重仓”中国市场。今年3月,沙特阿美首次宣布,它将花费122亿$(约890亿元)与两家中国公司合资,计划在辽宁盘锦建设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联合装置。当月,沙特阿美宣布收购中国荣盛石化10%的股份,金额为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2.7亿元),并于7月正式完成战略投资。今年6月,沙特阿拉伯投资部与中国汽车制造商中国运通签署了一项价值56亿美元(约408亿元)的协议。
3月14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沙特阿拉伯国家银行成功达成首次人民币贷款合作,资金将优先满足中沙贸易下的资本需求。中国与沙特阿拉伯首次人民币贷款合作不仅意味着贸易融资领域,而且扩大了人民币在双边贸易结算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沙特阿拉伯的‘2030愿景’。可以预见,未来沙中之间将从贸易关系转向更多的投资互动。”赛乐·哈卜提在这次“中国之旅”上公开表示。为了实现“2030愿景”,沙特阿拉伯正致力于让其经济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转向多元化发展。在非能源领域,中沙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框架下,通过深化汽车工业、供应链、物流、海水淡化、基础设施、加工业、采矿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双向合作不断扩大
“我们最近刚刚在利雅得开了一个新办公室,年初的合作已经进入了登陆阶段,并招募了两名当地员工。”伊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叶广涛今年经常往返于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今年8月,我还带了一群中东客人到内蒙古参加了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并亲身体验了沙漠化治理的有效性。”
伊利资源集团(伊利国际投资母公司)在库布其沙漠创新植树治沙与光伏治沙同步推进的“双向碳中和”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库布其模式进入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为全球沙漠化防治贡献了中国智慧。
过去8月,伊利资源集团和沙特国家农业发展公司(NADEC)正式签署约束性条款是自今年1月签署合同以来的另一个里程碑。两者将共同成立合资企业,致力于沙特国际合作框架下的两个重要着陆项目——沙特新城合作项目和出口绿化项目合作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光伏治沙和数字创新实践经验和技术,帮助沙特绿色倡议,促进沙特沙漠化防治、退化土地恢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叶广涛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东物流流量和资本流量的集聚。当地的皇室、企业和个人对此非常接受。“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们认为中国可以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帮助完成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目前,中东对绿化技术、低碳技术、光伏可再生能源、数字化转型等先进技术的需求很大。”
他认为,中国成熟的经验也可以直接出口到当地。伊利向沙特阿拉伯推广了库布其治沙技术服务,向沙特阿拉伯出口了特殊的技术许可证,并在技术本地化方面进行了合作。未来还将提供智能机器人植树、现代苗圃、种质资源技术、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分析平台、区块链碳链技术和光伏治沙自动化和数字技术,帮助沙特阿拉伯实现国家绿色倡议,节约宝贵水资源,建设低碳经济体。
除了荒漠化治理,生物医学领域的合作也是中国和中东的重点。华大基因多年来一直在增加对“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投资和合作。华大基因沙特合资实验室Genalive于今年6月开业,占地约4000平方米,具有先进的样本检测和生物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2022年,华大基因沙特全资子公司华大基因沙特源健康医疗服务公司和沙特Faisaliah集团全资子公司Tibbiyahhholding成立了名为Genalive的合资公司,帮助沙特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的发展,共同为沙特公共卫生系统做出贡献。合资企业有望满足沙特阿拉伯临床实验室检测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重点关注沙特高度专业化、领先的基因检测服务,并将制定明确的业务发展规划。
华大基因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一如既往地扎根于“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公司在精准医学检测、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生命科技等方面的经验,完善当地国家医疗卫生和大型卫生产业的生态建设,在医疗卫生、生命科学、农业环境等领域与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地区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推进两地友好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的对接贡献力量。
清洁能源产业集团明阳集团和沙特国际电力水务公司(ACWAPower)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也于9月正式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他说,ACWAPower在海水淡化、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明阳目前正在努力打造风、光、储、氢、智能电气等矩阵产业集群,为ACWAPower在全球开发的项目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帮助沙特等经济多元化。
双向合力大有可为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贸易量迅速增长,“一带一路”倡议正进入中东经济合作的新阶段,带来双重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阿联酋凭借其发展潜力、战略地位和在该地区的开创性经济作用,积极参与该倡议。根据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阿联酋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石油贸易额达到3050亿美元,占同期阿联酋非石油贸易总额的90%,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3%以上。
成都创新金融研究所主席傅成刚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过去10年中阿合作的最大影响是增长。他强调,首先,从基础设施、高端制造到科技创新,大量国有企业和领先民营企业通过市场投资为中东国家带来优质产品和服务,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国家稳定提供重要的经济动力和保障;其次,随着产能、贸易、投资、文化合作,帮助中东国家升级建设许多新产业生态,继续输送多层次人才,引进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带来创新解决方案和服务,为中东特别是海湾国家的经济转型提供最有价值的人才储备、能力培训和知识积累。
9月15日,第二批来自中东的客人刚刚完成了第一个沙特出海沙龙。阿联酋经济部长阿卜杜拉·本·图克·阿尔马里率领的阿联酋代表团有10多人参观交流。深圳风险投资董事长倪泽希望双方建立正常的沟通机制和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分享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机遇。阿卜杜拉·本·图克·阿尔马里非常高兴参与企业领域和阿联酋关注的关键领域,并觉得阿联酋和深圳风险投资可以形成联合力量,在阿联酋和中国的综合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巩固,达到新的高度,贸易和投资增长是历史背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