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YOUNG美术馆的主展厅中央,一片熟悉又陌生的“荷叶世界”静静铺陈开来。柠檬黄、翠绿与湖蓝交织出流动的光影,仿佛江南的晨雾刚刚散去。那幅来自杭州凤起路地铁站、被誉为“中国最美地铁壁画”的《一池荷叶》原作,终于离开它的原生城市,开始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旅行。
2025年国庆期间,《一池荷叶》原作在上海首次亮相,成为艺术家晨晓个人画展《互色·存在的曙光》的核心展品,也成为上海文化地图上的新地标。这不仅是一幅画的迁移,更是一种文化的流动——中国色彩在城市之间的穿行,正折射出一个国家正在觉醒的文化自信。
———— 《一池荷叶》15.45 m x 2.61 m
从地铁到美术馆:一池荷叶的“出逃”——
“荷叶终于要旅行了”艺术家晨晓笑着说。
他将自己的画称为“有生命的能量体”。创作于2019年的《一池荷叶》,原是杭州地铁凤起路站公共艺术项目的一部分。15.45米长的画面中,荷叶在色彩的律动中翻涌、生长,成为千万人每日穿行间的心灵绿洲。
“那不是风景,而是一种精神的隐喻。”晨晓回忆创作时说,“荷叶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我想通过色彩,把这种力量植入城市的肌理。”
如今,这幅曾陪伴无数上班族“中国最美的地铁站壁画”跨城来到上海,成为展览的视觉焦点。它离开了熟悉的地铁空间,却进入了一个更具哲思的场域,从功能性的公共艺术,转化为人们重新思考城市与生命关系的视觉入口。
艺术家的“反差色”人生——
如果不了解晨晓的经历,恐怕很难理解《一池荷叶》的底色。
这个被称为“中国当代色彩美学奠基人”的艺术家,少年时代却因色觉障碍被美院拒之门外。
“那时我被告知辨不清色彩,但我偏要用色彩证明我能看到世界。”
正是这种“反差命运”,让他形成了对色彩的独特感知方式。别人眼中的“限制”,在他那里成了新的“视觉语言”。晨晓并不依赖科学的色谱,而是依赖情感、温度、能量、潜意识的直觉。他说:“我不画画,我画的是色彩的能量波”。
于是,晨晓的作品不再是对现实的再现,而是心灵能量的显现。《一池荷叶》中的柠檬黄、翠绿、湖蓝,不再只是自然色,而是心理色、灵魂色,它们象征着光的重生、生命的回归、存在的觉醒。
城市的肖像画——
晨晓常说“城市是有内涵的,而色彩是它城市肖像的媒介”。
这句话几乎成为他“Landmark China(地标中国)”系列的创作宣言。
在这个系列中,他为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几十座城市创作了地标性作品,用色彩重新定义城市的视觉身份。
《上海陆家嘴印象》以橘红与玫紫交织的晨光描绘金融之都的灵魂;
———— 《上海陆家嘴印象》油画 145 x 360 cm
《色彩杭州》用青绿与赭黄捕捉江南的柔润气质;
———《色彩杭州》丙烯 145 x 360 cm
而《一池荷叶》,则以生命的绿色,为现代城市注入久违的诗意与宁静。这种对城市的描绘,早已超越了风景画的层面,它更像是一种文化考古:在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晨晓用画笔保存了“城市的灵魂温度”。
这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场“国家视觉档案”的震撼呈现。晨晓以其独创的“中国色彩”美学,发起“地标中国”文化工程,用画笔为城市绘制独一无二的“色彩肖像画”!
展览“互色”的哲学——
“互色”这个展名并非简单的视觉概念,而是一种哲学立场。
晨晓解释说:“红因为有绿而更鲜活,光因为有暗才更明亮,互色是一种生命之间的共生。”
整个展览以《一池荷叶》为起点,分为五个篇章——“存在之光”、“空间与时间的生存论”、“城市栖居的诗学”、“真实与拟像的后现代沉思”、“城市作为希望的空间”。每个篇章都对应着人类在城市中的精神状态:从觉醒到思考,从漂泊到归属。
在“存在之光”展区,《上海陆家嘴印象》以高饱和的橘红照亮现代建筑的轮廓,象征着城市自我意识的崛起。
“城市栖居的诗学”中,《杭州印象》则以柔和的青绿构建出“可以栖息的美学空间”,让观众在视觉中感受“家”的存在。
艺术评论家认为:“晨晓的色彩不是形式,而是哲学。他用色彩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在城市中重新找到存在的意义”?
“中国色彩”的文化使命——
晨晓的创作从不止于艺术。他更在乎的是文化意义。
在全球化语境中,世界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玻璃幕墙、霓虹灯、摩天楼构成了无差别的视觉景观。而晨晓用“中国色彩”打破这种同质化危机,让城市重新拥有独特的灵魂。
“中国色彩,不只是颜料,而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他强调。
他的色彩语言源自中国传统五行哲学:青为木、赤为火、黄为土、白为金、黑为水。
“我用这些“中国色彩”,去建构一个有精神温度的中国城市图谱”。
在他看来,色彩不仅能装饰城市,更能疗愈人心。“当人们每天穿行于千篇一律灰色的空间中,他们需要色彩的陪伴”晨晓说。
《一池荷叶》正是这种“视觉疗愈”的象征,它让通勤的行人,在片刻的停留中获得心灵的平衡。
从“存在”到“圆满”:一场跨城市的心灵对话——
当《一池荷叶》从杭州来到上海,它不仅仅是地理的移动,更是一次精神的迁徙。它带着江南的柔光与东方的哲思,进入一座更加现代化的都市,在新的空间中延续“生命圆满”的象征。
晨晓在展览开幕式上说:“我希望这幅画能在不同城市之间旅行。它就像一面镜子,照见每个城市的灵魂,也照见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观众在现场徘徊,有人被色彩的能量吸引,更有人被那份“静中的动”打动。一位年轻观众说:“我在荷叶中看到自己的生活节奏,那些颜色好像在呼吸”。是的,晨晓的画从不喧嚣,却总能在安静中震撼人心。他让我们重新理解:艺术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存在的证明。
色彩的未来——
《一池荷叶》的旅行并未结束。
它或许还会继续前往北京、广州、成都等城市巡回,成为一场流动的“中国色彩”叙事。
在这个由玻璃与金属组成的时代,晨晓用画笔为城市重建温度。他的作品提醒我们:艺术不只是被观看的对象,更是人与世界重新连接的方式。而那“一池荷叶”终将在色彩的旅途中,让更多人看到存在的曙光。
⸻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互色:存在的曙光》
艺术家:晨晓
主办单位:上海YOUNG美术馆
展期:2025年9月27日—10月27日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三新北路900弄910号
票务信息:免费对公众开放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