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源自作家孙衍,长久风靡网络,流淌着理想光辉与现实温度的话语,勾勒了人们对于生命意象矛盾统一美感的追寻,展示出对生命本色的诗意守望,也成为刀郎艺术人生的一种诠释。10月4日、5日、11日、12日,由贵州习酒独家全程总冠名的“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将在乌鲁木齐奥体中心天山雪莲体育馆唱响。这不仅是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也是一位歌者归来对精神原乡的献礼,对热切守候的回应,对岁月初心的回响。
半生行走,未冷赤子情深
1995年,刀郎踏上新疆的土地,自此便与天山南北紧密相连。在此生活的漫长岁月里,他行走大漠绿洲,融入牧民生活,将这片广袤地域丰富的图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音乐元素,融入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中。《新阿瓦尔古丽》中悠远悲情的呼唤,《2002年的第一场雪》里融化冰雪的万种柔情,《喀什噶尔胡杨》里坚韧的生命意象等,这些跨越文化与地域的普世情感得以在刀郎的歌声里交融、传唱、感动。他的音乐,也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土地的桥梁。
而他近年来推出的《山歌寥哉》等作品,延续了他对民族音乐本源的探索,又超越了单纯的音乐创新或是个体层面的风格尝试,更像是一场文化自觉的深刻寻根。他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学、民间歌谣、地方曲牌,并予以当代化重构,这已然是一场拓宽中国音乐表达边界的积极实践。此次“归来”,是一位怀抱赤子之心的歌者,以行走半生的沉淀,向赋予其音乐独特气质的精神原乡致以的深情献礼。
不忘来路,始知向何而行
刀郎艺术生命中所葆有的那份对音乐矢志不渝的探索与创新,与山歌巡演一路相伴的独家全程总冠名合作伙伴贵州习酒,在精神根本上高度契合、同频共振。这不仅是一场商业合作,更是价值理念的相互映照。习酒所推崇的,正是刀郎身上那种不受时光磨蚀的热爱与坚持。习酒七十余年的发展史,同样是一段“出走半生”的旅程。它扎根于赤水河畔,并非一路高歌,而是经历从孱弱到崛起,从辉煌到濒临破产,再到重铸辉煌的跌宕历程。这一过程,本质上是一场于变迁中守住根本,于沉浮中坚守初心的漫长修行。
所谓“归来仍是少年”,于刀郎,是面对风雨志不闲的赤子之心;于习酒,是历经起伏誓不休的磐石之志。二者如跨越山河的知音,共同诠释着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真正的成熟,不是复杂,而是千帆过尽的纯粹;真正的强大,不是喧嚣,而是厚积薄发的从容。此番共鸣,超越了音乐与酒本身,成为关于时间、坚守与本真的君子对话。
金秋共赴,读懂岁月深处
如今,乌鲁木齐已不仅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城市,更化身为一个巨大的情感场域。歌迷们自发的寻踪打卡、街头巷尾回荡的熟悉旋律,天南海北奔赴而来的执着……这些看似具体的行为,实则是每个人用自身的方式,参与一场关于“归来”的集体叙事。他们共同呼应着同一种渴望:在喧嚣变幻的世间,确认那些不曾被时间磨灭的纯粹。无论是青春岁月的懵懂爱恋,还是奋斗路上的孤独坚守,抑或是迷失时刻的内心指引,当不同代际的人能在同一首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读,当万千个体的情感共鸣在山歌响起的地方交汇,这便是刀郎音乐超越时间的力量,也是山歌依然唱响时代的意义。
金秋十月,天山为幕,白雪为鉴。让我们共赴乌鲁木齐,在刀郎的山歌里,听见一个“少年”走过千山万水后的清澈回响;在习酒的君子之礼中,品味时光沉淀后的岁月芬芳,完成对内心深处那个“少年”的温柔呼唤。(章序)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