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储能电芯市场呈现出供需格局的显著变化。多家头部电池厂商的储能产线已接近满负荷运转。
近期,有储能集成商向媒体反映,公司采购部门面临向电芯厂催货的情况,主要由于大量储能订单集中于4月份和5月份交付。
行业分析显示,政策驱动、新兴市场需求增长以及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激增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电芯供需关系从之前的供过于求转向局部性紧缺。这种供需反转为储能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供需错配到结构性短缺
政策调整被认为是近期储能电芯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
这一政策调整导致大量项目抢在6月1日前集中建设,直接推动储能需求激增。长期来看,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将有助于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研究员指出,目前全球储能电芯市场形成了以中国企业为主的竞争格局,特别是300Ah及以上大容量储能电芯,凭借性价比优势和量产规模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头部厂商的竞争力。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推动头部厂商加速扩产。宁德时代此前表示,在澳大利亚、中东等地的数据中心配储需求旺盛。由于数据中心对电力质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这部分市场被视为优质增量。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具备技术壁垒、海外渠道及全链条服务能力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眼下,能源转型加速了技术融合进程。算力设施的快速发展催生出新的电力稳定性需求,使得数据中心配套储能成为刚性需求领域。
行业分析显示,具备技术优势和全球布局能力的企业将主导未来市场。这些企业需要同时具备技术创新、海外市场开拓以及全产业链服务的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