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证券时报》 张淑贤
2月27日,上海市委金融办公室、上海证券监督管理局、上海证券交易所再次联合举办上海上市公司并购交流研讨会,旨在交流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并购市场形势和典型案例,听取市场意见,凝聚市场共识,进一步推进“并购六”、“科技创新委员会八”、“上海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计划(2025~2027)”(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透露,上海证券交易所优先支持科技企业并购重组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龙头企业和链龙头企业的培育,更好地服务于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
《证券时报》编辑获悉,中信证券、中信建设投资、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华泰联合证券、广发证券等20多家证券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市场机构参加了会议,以及启明风险投资、富腾资本、晨一基金、君和资本等股权投资机构。
与会者表示,自去年以来,监管机构推出了一系列并购“新政策”,提高了制度包容性,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市场信心。一些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并购业务负责人表示:“非常忙碌,业务量飙升。自2024年以来,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并购交易已经完成。”
自2024年6月19日“科技创新委员会八”发布以来,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公司推出了近80笔并购交易,数量增长了1倍以上,均为工业并购,其中2019~2023年重大现金收购和股票交易数量超过5年,出现了许多“股票+定向可转换债券+现金”组合支付、差异化对价等创新案例,以及收购海外上市公司、收购无利可图资产、收购拟上市企业等交易。自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发布以来,上海新增资产交易460多笔,其中53笔是重大资产重组和发行股票购买资产交易,交易数量较“并购六”发布前5个月增长近50%,80%以上的资产购买交易围绕新质量生产力进行。
股权投资机构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表示:“许多过去难以实施的并购方整合方式现在都有尝试的空间,为一级基金经理创造了积极友好的实践环境,包括我们的并购基金。”。
同时,针对近期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与会机构也提出了更多示范案例,消除市场顾虑,协调优化跨境并购制度,大力支持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上海市委金融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周晓全表示,将实施行动计划、推进上海更具代表性的并购案例,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资源优势,提高并购服务水平,完善并购市场生态,将建设上海全球并购中心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并购服务国家产业和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海证券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实施“六并购”和“行动计划”,通过联合访问、讨论和研究,为上海上市公司提供良好的政策服务,促进更多高质量的并购重组案例的实施。同时,以高质量的并购重组为起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整合,与行业横向强联合,将上海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此外,坚持加强基础,严格监督和严格管理,有效防止各种“欺骗”并购重组,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标准化、有序、活跃、有效的并购市场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新工业化发展、培育新质量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措施。上海证券交易所将继续紧密围绕风险防范、强监管、促进高质量发展主线,基于上海主板“市场蓝筹股”和科技创新委员会“硬技术”的鲜明特点,不断提高制度和监管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促进“并购六”、“科技创新委员会八”的实施。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深入开展‘三门’服务,加强研究和沟通,向市场询问;继续改善市场生态,积极创造有利于并购重组的市场环境。”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各市场机构履行职责,进一步发挥主观主动性和专业作用,加强并购政策宣传,加快更具标志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促进上市公司质量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