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琵琶痴人(朱文,附边款)
齐白石琵琶痴人印章原石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魏青,改名黄,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出身寒冷。早年,他以雕刻木匠为生,然后自学绘画。在经历了“衰老变化”后,他最终成为了一代大师,整合了民间艺术的简单性和文人画的优雅,创造了“红花墨叶”的写意风格。他的作品涵盖了绘画、书法和篆刻三个领域,尤其是花鸟画和篆刻。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深受传统的滋养。初学者丁静和黄小松后,他们追踪赵志谦,取法汉印,特别是《祭三公山碑》和《天发神预言碑》,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印刷风格。他主张“敢于独创”,不坚持古代法律,强调刀法和篆刻法的个性表达。其篆刻线条坚固朴素,布局密集致。单刀直冲技术创造了一种具有浓郁金石味的艺术语言,其篆刻作品“琵琶痴人”体现了这一特点。
“琵琶痴人”印章以汉篆为基础,融入了含蓄的隶书笔意。字形方正,略带侧面,线条厚度对比鲜明。比如“痴”字末笔的挫折与“人”字的简洁形成对比,构成了整体张力。就刀法而言,齐白石擅长用单刀直冲。刀刃与印石碰撞产生的崩溃效果自然,但似乎完全控制在作者的控制之下。比如“琵琶”字右侧边栏的破碎处理,既锋利又增添了金石的古意。
从章法和签名的角度来看,该作品的印刷布局注重虚拟与现实的平衡,右边的“琵琶”一词结构紧凑;左边的“疯子”一词,空白而清晰。左右两侧,特别是右上下位置,形成了一组生动的互动关系。在边缘(印章作品的签名通常雕刻在印章的左侧)中,齐白石只反映了雕刻者和他们自己的名字,所以边缘工具整洁、清新、简洁,扩展后,更反映了洗涤、空灵的美。
近年来,齐白石的篆刻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齐白石的艺术精神始终以“自然兴趣”为核心。他的篆刻作品不仅是刀石碰撞的技术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缩影和代表。正如他自言自语的那样:“我雕刻,就像写作一样,我不会重新描述。如果我继续下去,我永远不会回到刀上。”这种坦率和自信,以及这种技能背后丰富的艺术积累,是其艺术不朽的根源(文字/金角)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