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超
私营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中国现代化的推动者。培育和发展私营经济的重点之一是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帮助大多数私营企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金融业积极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从信贷、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方面做出准确努力,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昂贵”的问题,帮助民营经济扩大市场空间,加快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然而,从目前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情况来看,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收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金融机构不愿意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旅程,新的商业形式和模式不断出现,新经济蓬勃发展,难以满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金融多元化需求,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营造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金融生态。一是加强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功能,聚集政府、银行、证券公司、风险投资、担保、保险、交易所等资源,建立综合金融服务生态链,为民营企业提供全产业周期的金融服务,促进储蓄向私营经济投资的转变。二是继续实施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积极发展金融专营机构,精准滴灌民营企业成长。三是通过直接入股、可转债投资、债转股基金等方式,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缓解民营企业的财务压力。第四,深化债务工具的创新和应用,以创新债务融资工具为出发点,支持合格的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结合创新创业债券、科技创新账单、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创新。第五,鼓励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建立全价值链协同服务体系,扩大民营企业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结构化融资等方面的融资渠道,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
二是大力推进民营企业并购重组,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一是通过整体上市和资产收购,支持和引导私营企业并购,促进产业整合、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鼓励和支持产业优势突出的私营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收购合并,增强产业集聚力,形成现代产业集群;积极实施并购税收优惠和奖励政策,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为私营企业“全球化”提供政策支持。二是鼓励有条件的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加快设立并购基金,不断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高民营企业并购能力和整体效率;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并购基金,建立或参与并购基金,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通过上市、配股、增发融资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合格的民营企业并购;鼓励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机构积极参与民营企业并购,为其提供直接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形式的融资支持。
最后,建立坚实的风险防线,使私营企业免受金融风险的影响。一是在监管层面,围绕市场法治轨道,加强监管技术在合规监测、压力测试、数据渗透等场景中的应用,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继续发挥机构监督、行为监督、功能监督、渗透监督、持续监督的综合效率。二是在地方政府层面,加强跨部门协调与城市联动,建立风险调查数据库,定期进行金融风险调查,形成工作分类账,编织密集的金融安全网络。三是完善潜在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和高效反馈机制,优化资本市场风险防火墙,鼓励私营机构参与金融市场风险研究,及时预警潜在金融风险,提前采取相关措施,有效杜绝金融风险的跨境传播和传播。
本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