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证券时报》 谭楚丹
证券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增加了新的例子。
2月5日,国信证券宣布,其子公司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资产管理”)于1月27日获得了《证券期货经营许可证》。这意味着国信资产管理的正式开业即将揭晓。
据悉,自2022年9月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材料以来,国信证券申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已有两年多的历史。
近日,国信证券副总裁、国信资产管理董事长程飞表示:“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空间足够大,前景非常好。不同的资产管理机构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在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良好。”他强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的自然初衷应该是绝对回报,回归起源,真正帮助客户赚钱。
下一步:开业
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一年后,国信证券资产管理子公司的成立迎来了关键进展。
根据2月5日国信证券发布的公告,国信资产管理局于1月领取《证券期货经营许可证》,证券期货经营范围为“证券资产管理”。也就是说,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筹建已经被当地证监会验收,正式开业指日可待。
早在2022年9月,国信证券就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申请。半年后的2023年3月,该申请正式受理。不久,国信证券就收到了监管机构的反馈。2023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批准国信证券有限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批准》。
根据有关规定,国信证券应在批准发布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和国信资产管理的工商设立登记。国信证券、国信资产管理应当自更换或者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更换或者营业执照。2024年4月,国信资产管理完成工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9个月后,国信资产管理终于获得了证券营业执照。
资管板业绩增长明显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国信资产管理注册地为广东省深圳市,初始注册资本10亿元。国信资产管理董事长由国信证券副总裁程飞担任,总经理方强。方强是2024年11月新任命的国盛证券副总裁、国盛证券资产管理子公司副董事长,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近年来,国信证券资产管理行业业绩明显增长。2023年,公司资产管理手续费净收入4.96亿元,增长54%。根据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国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6.34亿元,在43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13位;收入规模同比增长81.62%,增速排名第五。
据国信证券相关人士介绍,自2024年以来,国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在传统固定收益等优势战略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推出衍生品等产品,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去年下半年,国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主观多头和固定收益+、以追求绝对收益为核心,努力打造更强的含权产品线,如指数增强等含权策略。
真正帮助客户赚钱
随着“一参一控一牌”政策的实施,证券业也积极布局公开发行业务,寻求公开发行业务许可证。其中,通过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进一步申请公开发行许可证,已成为证券业的主流途径。
2024年,证券公司继续关注公开发行的转型。全行业有14家证券公司或资产管理子公司获得公开发行业务许可证,4家证券公司排队申请公开发行许可证。
据《证券时报》编辑介绍,国信证券申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后,今后将积极研究公募基金牌照的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从监管审计的步伐来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开发行许可证准入正在放缓。根据公开信息,自2023年11月中下旬以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已经一年多没有获得公开发行许可证了。
虽然很多券商资产管理在前期积极申请公开发行许可证,试图切入新的业务轨道,分享公开发行基金行业的红利,但截至目前,券商资产管理在获得新许可证后,其公开发行业务仍与市场预期有差距。
2024年11月,成飞在《证券时报》主办的“2024年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4年中国证券业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海外成熟资产管理机构百花齐放,未来国内资产管理机构不仅仅是公开发行业务。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足够大。我相信,只要各种资产管理机构走出自己的特色路线,他们就能脱颖而出。
在他看来,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应该回归起源,真正帮助客户赚钱是长期发展和生存的基础。”我们的客户满意度仍然相对较高,因为我们只做自己的投资能力圈,关注客户的高净值,坚持培养优势,避免产品中的劣势。正是基于这种坚持,我们自2023年以来一直是小型收藏产品发行量最大的证券公司。业务发展良好,坚持初衷的回报也很明显。”程飞说。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