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证券时报》 刘茜
在一系列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的推动下,武汉房地产市场于2024年“翘尾”结束,提振了市场对2025年的期望。据不完全统计,春节假期前,武汉160多个项目启动了返乡房地产优惠活动,全面点燃了传统购房淡季。
春节期间,《证券时报》编辑实地考察发现,不少房地产企业调整了销售策略,选择在2025年春节期间“不关门”,加入房地产市场“春节档”。2024年12月26日,湖北省17个市、州同时启动了“宜居湖北”春节返乡购房季活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全省共有92.41万人准确安排需求,52.42万人准确对接,1月份商品房交易面积上升40%以上,春节假期全省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近20%。
中国指数研究所(华中)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正在接受《证券时报》编辑采访时表示,2024年是武汉购房政策历史上最宽松的一年,武汉房地产市场“政策城市”具有明显的特点。在第四季度“翘尾效应”的推动下,2024年武汉新房交易量超过10万套,达到107281套,交易面积1225.35万平方米。
随着武汉新房市场的不断升温,许多房地产企业抓住了一年一度的返乡购房季节,通过购房折扣、年货联动等活动吸引返乡人群,激发了春节期间的房地产市场。除夕夜,编辑在武汉远城区销售办公室看到,春节对联、灯笼、蛇年吉祥物等元素将销售部门打扮成新的,一些买家聚集在一起询问销售人员的最新折扣。
房地产销售人员向编辑介绍,春节期间的访问量比平时增加了30%左右,其中返乡房地产的比例相当大。2025年1月1日凌晨,武汉宣布将“分阶段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许多住房支持政策,如“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数量识别标准”,一直持续到2025年6月30日。此外,随着区域发展潜力的不断释放,这些因素使得回家买房成为许多人的选择。
在武汉洪山区的一栋楼里,编辑遇到了陈先生和他的家人,他们从杭州来武汉工作。陈先生看到的房地产在春节期间推出了9.8%的购房折扣。更让陈先生兴奋的是,该房地产属于准四代产品,入住率达到97%,保值性和流通性会更好。
房地产顾问告诉编辑,在降低首付、降低抵押贷款利率等一系列积极政策下,该项目去年的访问量和交易量一直表现良好。目前,小家庭几乎已经销售,新地块已经获得了许可证,春节期间的优惠活动也为2025年的销售做出了准备。”春节期间,那些来看房子的人通常是那些计划自己生活和购买房子的顾客。我觉得今年每个人的信心通常都比去年更强烈。”
目前,武汉许多房地产的返乡房地产折扣仍在继续。例如,在武汉白沙洲地区,房地产推出的一些折扣包括客户认购后的房价可以打80%的折扣,然后在7天内签订合同,享受9.6%的折扣。凭湖北省身份证购房可减免5万元。客户还可以参加抽奖活动,获得小家电;江岸区一楼限时提供客户看房接机服务,认购后送国内双飞机票;武昌区一个项目推出5套特价房,直播间有9.8%的折扣。
展望2025年,在一些熟悉武汉房地产市场的业内人士看来,供需两端的努力仍然是市场稳定的主题。随着市场上好房子供应的增加,市场回到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中。另一方面,同一地区的旧项目和二手住房受到了明显的影响,需要增加商品房的收集和储存,以旧换新的方式进行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和产业的调整,三四线城市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随着返乡人流量的增加和返乡速度的加快,湖北多个三四线城市也释放了返乡房地产的需求。
1月中旬,湖北省咸宁市春节返乡安居博览会启动会上,现场出售240多套房屋,总成交额超过1.5亿元。正月初三,编辑在咸宁高新区一个销售部门看到,几乎所有看房选房的市民都挤满了接待区。经过招聘考试,在咸宁工作的购房者张先生表示,在这个项目中获得一套商品房只需要10万元的首付,同时可以享受7万元的购房补贴,包括1万元的优质住房补贴和6万元的人才购房补贴。
虽然湖北的返乡房地产活动实现了全省联动,但各城市的抢客招数不同。例如,元旦前后,麻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先后赴苏州、上海、杭州等地开展购房政策宣传活动。荆门返乡专列直达展销现场,提供政策宣传、看房、买房等“一站式”住房服务。襄阳开通了两条免费返乡公交专线,为返乡购房者报销往返车票,并给予新年折扣、家电礼品等房地产折扣。
湖北省房地产协会会长潘世炳表示,全省17个市、州同时开展了2025年春节回国购房季活动。政策、供给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共同实施政策,激活了更多回国房地产的实际和潜在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升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