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证券时报》 匡继雄
在过去的2024年,政策方不断加强对市场价值管理的支持,上市公司积极响应,通过股息、回购、增持、股权激励、并购、投资者关系管理等一系列“工具”,不断探索市场价值管理实践,显著提高市场价值管理实践。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市场价值管理模式的新变化及其效果,并采访了行业权威专家,为市场参与者的准确政策提供参考。
1 积极回报股东:中期股息总额超过4年
股息作为市场价值管理的基本手段,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视。在过去的一年里,上市公司积极分红,股息数量、股息金额和股息频率显著增加。
据《证券时报》统计,2024年,994家上市公司宣布中期分红,同比增长330.3%;股息总额超过7000亿元,同比增长211.12%,超过前四年总额。
大额分红频发。上述994家公司中,70家中期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233.33%。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等15家公司的分红金额超过100亿元。
股息频率也显著增加,每年第一次出现三家中期股息公司。三七互动娱乐、精致轮胎于2024年第一季度、半年和第三季度宣布了股息计划;迈瑞医疗、龙白集团、陕西煤炭等58家公司宣布了两项中期股息计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3年只有一家公司获得了两项中期股息。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所长田立辉在接受《证券时报》编辑采访时表示,股息,特别是大股息,可以将公司价值传递给市场,增强股东回报,提振股价。
数据宝统计发现,中期分红金额与股价表现呈正相关。2024年中期分红10亿元以上、1亿元至10亿元的公司,当年股价涨幅中位数分别为29.99%、8.9%,同期a股公司股价下跌5.26%。
但田利辉也指出,上市公司应在合理范围内分红,避免因现金流紧张或盈利能力下降而产生负面影响。
2 提振投资信心:市值管理回购金额创新高
新《国家九条》明确提出,引导上市公司依法取消股份回购。2024年10月,出台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向合格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增持。
从回购情况来看,2024年a股公司共发布2802条回购计划,总回购金额达到2543.58亿元,分别比2023年增长57.95%和86.35%,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市值管理》回购计划301条,涉及282家公司,拟回购金额总额达到649.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截至最新,已有156家公司完成回购,其中119家公司已注销股份,占76.28%。
国联证券战略分析师张晓春在接受证券编辑采访时表示, 上市公司的大规模回购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市值管理回购的取消。理论上,取消回购可以减少公司的流通股,增加每股收益,对提振股价起到积极作用。
据数据宝统计,2024年回购超过1亿股、2000万股至1亿股的公司,当年股价涨幅分别为21.22%、1.37%远高于同期a股表现。
重要股东的增持也发生了变化。2024年,a股市场961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股东增持公告,比上年增长81.32%,共增持100多亿股,比上年增长62.93%,均创历史新高。
68家公司“双管齐下”,包括市值管理回购和重要股东增持。中石化、驰宏锌锗、梅花生物、比亚迪宣布回购金额和重要股东增持市值均超过1亿元。2024年,这些公司股价上涨了10%以上。
3 激发创造力:积极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
2024年,a股公司发布了663项股权激励计划,其中624项已实施。从实施的激励计划来看,选择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对象的计划数量不断增加,2024年首次超过50%,比2023年增加4.55个百分点,反映出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激励机制的灵活性。激励数量显著扩大,许多上市公司有1000多个激励对象,如康冠科技有2086个激励对象。
在解锁条件方面,上市公司越来越倾向于结合市场、行业、产品等具体情况,完善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例如,海达集团评估了公司饲料销售额的增长。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时报》编辑采访时表示,股权激励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长期目标,在市值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实施股权激励时,激励2000多万股(份)的公司股价上涨中位数为5.73%,远远超过同期a股表现。
在员工持股计划方面,a股公司于2024年发布了278份员工持股计划,同比增长29.3%,其中205份已实施。从实施计划来看,超过80%的股票来源于公司回购的股票。
杨德龙指出,与股权激励相比,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范围更广,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共享,实现业务目标,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表现。
4 向外整合资源:并购重组“脱虚向实”
2024年,并购正在进一步“脱虚向实”,盲目跨境、短期盈利的并购逐渐减少。与去年相比,以产业并购和资产调整为目的的重组事件数量明显增加。
具体来说,以购壳上市和多元化战略为目的的并购比例分别比去年下降了1.48个百分点和11.87个百分点。同时,以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为目的的并购比例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4.51个百分点和1.72个百分点;资产调整比去年增加了3.21个百分点。
田立辉表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产业并购实现产业链整合,获得规模经济优势,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协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利润水平;资产调整可使上市公司剥离原不良资产和负债,将优质资产替代给合并企业,提高经营能力,最终实现市场价值管理的目标。
从重组后的实际效果来看,以2022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9起行业并购事件为例。2023年,这些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为8.26%,比当年完成重组提高了1.09个百分点,显示了行业并购对公司经营效益的积极影响。
然而,田立辉还提醒,并购后的整合效果和财务负担也可能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并购重组,促进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达到提高市场价值的目的。
5 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投资者关系管理卓有成效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起点,其成果在许多方面逐渐显现。
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有效回复率(50字以上的问答比例)逐年上升,2024年的有效回复率达到77.31%,比2020年高出18.56个百分点。其中,市值管理相关问题的有效回复率达到83.1%,比2020年高出23.0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在接受投资者调查方面,2024年共有4488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查,占A股公司总数的80%以上,机构调查的广度创历史新高。
从信披质量来看,根据沪深交易所2023~2024年发布的信息披露评估结果,最新信息披露等级为A的上市公司数量为902家,较去年增长1.92%。
ESG报告被称为企业“第二财务报告”的信披质量也显著提高。根据国内ESG专业机构商业融绿的评估,2018年~2024年,在中证800公司自主披露的ESG指标中,质量在“高”、“高”两档中的比例增加,而“中”、“低”披露质量指标的比例下降。
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所国际ESG研究中心主任马宗明在接受《证券时报》编辑采访时表示,高质量的披露是上市公司内部价值的外部呈现,可以使市场更容易识别公司价值,帮助市场价值管理。具体来说,高质量的披露可以增强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帮助公司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扩大业务机会,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同时,它还可以帮助上市公司识别各种风险,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确保公司的稳定发展。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