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田鹏
自今年年初以来,债券市场继续发挥“真实”的作用。其中,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以下简称“科技创新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服务于科技创新领域的步伐不断加快。
根据Wind信息统计(全文数据来源),截至今年12月30日,共发行科技创新债券537只,总发行规模达到611.5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比增长68.87%和75.17%。同时,从发行趋势来看,年内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具有发行方式多样化、发行主体信用评级高、票面利率低、发行规模大、发行期限灵活等特点。
接受《证券日报》编辑采访的专家表示,由于政策支持、有利的市场环境、企业融资需求增长、市场创新驱动等多种因素,今年科技创新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张。结合今年发行的特点,未来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将呈现多元化、公开发行、中长期、低利率等趋势。这将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促进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发挥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作用。
科技创新债券市场迅速扩张
2024年,监管企业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债券的融资功能,促进了债券市场的活动和融资规模的提高。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数量和规模在今年内显著增加。数据显示,今年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筹集资金的企业有9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9.13%。其中,中国铁路有限公司以15次发行频率排名第一,共筹集资金210亿元。此外,中国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煤炭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也发行了10次以上。
此外,随着发行频率的显著增加,发行人越来越多样化,信用评级也保持较高。数据显示,今年的发行人涉及工业、公用事业、材料、金融、能源等11个行业(按Wind一级行业分类标准计算)。与去年相比,日常消费行业公司首次出现在科技创新债券发行阵营。从主体信用评级来看,AAA发行企业445家,占82.87%,比去年同期增长5.69个百分点。
东方金城研发部执行主任冯林告诉《证券日报》,科技创新债券在产品设计上对科技创新企业更加包容,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可以提高发行人作为科技创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突出其科技属性和创新价值。
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事实上,科技创新债券自推出以来,就被赋予了进一步加强债券市场对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精准支持和有效配置的重要使命。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它也“履行了它的使命”。相关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前沿技术创新领域,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型,帮助相关产业的发展。以今年第一家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公司宣布,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61亿元)计划用于主要业务投资、创新研发、信息建设和利息债务偿还。
近日,沪深北交易所修订并发布了专项品种公司债券指南,完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主体范围,如科技创新投资发行人,允许具有完整“投资、金融、管理、退出”流程和投资经验的新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在这方面,东方金城研发部执行主任于丽峰建议,科技创新债券应进一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继续推出创新品种,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扩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规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