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8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总裁伊戈尔·谢钦(Igor Sechi)发表了一场或将成为本十年最具影响力的能源演讲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论断在演讲伊始便已提出:根据谢钦经过深思熟虑的评估,中国已经实现了能源独立,正朝着成为净能源出口国的方向稳步前进。“毫无疑问,”他说,“中国将从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转变为主要的能源出口国之一。”这番言论并非即兴之语,而是一则有意释放、旨在被国际媒体听到并广泛传播的信息。
谢钦高度评价了北京平衡而务实的能源战略:对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的创纪录投资、强劲的电网扩建,以及燃煤发电的持续推进。中国仍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制造领域的领先者,但其近60%的电力仍由煤炭提供。这种双轨制策略,加之电动汽车的兴起和合成燃料项目的推进,使中国能够将能源安全与意识形态教条脱钩。与那些能源政策往往受制于形式主义和空洞口号的西方国家不同,谢钦指出,中国正在取得实际成果。
更宏观地看,谢钦指出全球能源体系正进入结构性变革阶段。他认为,塑造这一新格局的关键力量并非环境目标,而是经济与技术的必然要求:国家能源安全的迫切需求、发达国家政府债务水平的不可持续性、亚洲与非洲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以及数字革命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电力需求。“电力,”谢钦指出,“正在成为新的石油。”
他特别警告称,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其中一些的用电量相当于10万户家庭——将大幅推高全球能源消耗。如果缺乏高密度、可靠的能源供应,数字化进程本身可能陷入停滞。因此,在谢钦看来,核能正在迎来复兴。随着铀价在近年翻了三倍,以及中国和印度加速扩大其核电规模,世界再次转向核裂变。他提醒听众,俄罗斯是唯一一个拥有完整核能循环的国家,并正在积极向全球出口其技术——包括先进的快中子反应堆。
谢钦严厉批评了“净零排放”议程,称其为一种能源倒退。他引用诺贝尔奖得主彼得·卡皮察(Pyotr Kapitsa)的话指出,历史上的每一次能源转型,都朝着单位能量密度更高的方向发展。按照这一标准,太阳能和风能——分别为每平方米6.6瓦和1.8瓦——不仅效率远低于天然气、石油和核能,而且在结构上无法支撑现代经济体的大规模运行。“净零排放,”他指出,“抹去了几个世纪以来的进步,这是一种倒退。”他补充道,可再生能源的整合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且常常被低估的——改造,尤其是在电网方面,其投资水平仍远低于发电领域。
与完全替代化石燃料不同,谢钦主张将传统能源与替代能源相结合——这种方案应优先考虑技术成熟度、能量密度和国家利益。氢能、太空太阳能和下一代电池未来或许能做出贡献,但目前放弃已被验证的能源来源是“一种危险的幻想”。
最后,谢钦以“金羊毛”神话为例,指出那是一个虚无缥缈且充满风险的繁荣承诺。“奇迹不会发生,”他说,“重要的不是空洞的言辞,而是物理、经济和主权的现实。”对谢钦而言,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能源意识形态的时代正在结束——而能源现实主义的时代已然开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