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与国庆叠加的“双节”热度渐渐散去,这个历来的酒水消费旺季,延续了近年的平淡态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消费者更趋理性,主动收紧开支,而酒水作为非刚需消费品,自然成为收缩对象。尽管双节期间礼赠、宴请的核心需求仍在,但消费者的购酒预算明显下调,对产品档次的选择也更谨慎,性价比成了关键考量因素。
不过,在线下市场的平淡之下,线上赛道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火热景象:头部酒企扎堆布局即时零售,资深酒商跨界学做直播,年轻“酒二代”深耕电商运营,传统批发市场的商户也纷纷将重心转向直播间。一冷一热的反差,让今年白酒行业的“双节答卷”充满变数,也成为窥探行业变革的重要窗口。
一、即时零售爆发:线上成酒水消费新主场
今年即时零售的异军突起,为双节酒水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勾勒出节日消费的另一番热闹图景。
美团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9月27日当天,平台白酒品类销量同比激增约8倍,其中茅台、五粮液等头部名酒的单日成交额均突破千万元。为拉动消费,美团闪购在节前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名酒产品7折起售、1499元飞天茅台预约通道开启、消费券包发放等,有效激活了礼赠消费需求。据统计,当天美团歪马送酒、1919酒类超市等专业酒类商家,以及沃尔玛等连锁商超的酒类销量,同比涨幅达5倍。
在多个大型商超,也均能看到国窖1573、泸州老窖等名酒均在开展促销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该商超与美团闪购合作也推出了线上专属优惠:线下零售价2299元/瓶的飞天茅台,通过平台下单仅需1799元/瓶。商超工作人员表示,“线上优惠力度更大,不少顾客会先到店看样,再通过平台下单,享受专属低价。”
如今,经过多年市场培育,酒水消费的“即时性”需求已成为主流,多家酒企也在节前加快布局,抢占C端流量。
就在双节前一晚,贵州茅台自营平台“i茅台”宣布,自9月30日起,在原有“快递配送”“门店自提”基础上,新增“即时配送”服务,这意味着茅台以官方身份补全了即时履约环节,有望将前期积累的用户转化为更稳定的消费群体。
此前,9月22日,沱牌酒业与美团闪购达成合作,国台酒业则牵手广西本土即时零售平台“酒小二”,同步宣布入局即时零售;9月19日,央企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名庄荟推出“名庄荟・V酒库”,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线上获客—线下体验—即时配送”的全链路,同日西凤酒也公开表示拟布局即时零售业务。
这一系列密集的布局,不仅反映了酒企对即时零售渠道的战略重视,也揭示了酒水行业销售逻辑的深刻变革。
在传统模式下,酒水消费较为依赖节庆礼品市场和团购渠道,销售周期长、链路复杂。而即时零售的介入,将“人找酒”变为“酒找人”,极大释放了日常佐餐、聚会、即兴饮用等高频但分散的消费潜力。通过线上线下流量的无缝衔接,平台不仅帮助酒企精准触达C端用户,更以“半小时达”的极致效率,满足了年轻一代“即时满足”的消费心理,重塑了酒类消费的决策场景与购买习惯。
二、酒商集体“触网”:从线下货架到线上销售的突围
酒水行业的渠道变革正在加速,生意模式逐渐从依赖线下自然流量转向常态化线上运营,线下增量空间日益收窄,倒逼酒商在线上寻找新的突围路径。
58岁的张老板,是传统酒商转型线上的成功案例之一。深耕华北酒水批发近三十年的他,最近几个月开始学习拍短视频、练视频剪辑、做直播,如今已经是一名成熟的“主播”。
张老板坦言,直播卖酒挽救了他的职业生涯,“现在想卖好酒,必须经营好个人IP,这是重要的风口,线上的机会比线下大得多。”
不仅是资深酒商,年轻一代也在探索新玩法。茅台镇“酒二代”曹鑫,并未局限传统的卖酒模式,特意前往杭州一家电商公司学习视频运营。经过三个月沉浸式学习,王浩回到茅台镇尝试制作短视频,但他认为,达人推广并非是唯一的途径,亲自上阵或许能博的消费者更多好感。
此外,传统批发市场的商户们,也在摸索中转型。酒商王女士回忆,两年前她曾尝试开淘宝店,但因平台规则复杂、保证金上涨而放弃;今年,她明显感觉到商城里“做电商直播”已成趋势,“大部分商户都是自己上阵,货还是原来的货,只是换了个渠道直接对接消费者,价格拼到最低,但销量上去了,销售额也跟着涨。”
除了直播带货等基本操作,大量酒企也把线上当作重要的战略阵地。汾酒的“欲买桂花同载酒”话题,一举助力汾酒霸榜抖音酒水销售前列,长尾效应至今还引发全民模仿热潮。
中秋期间,梅见“月亮圆了该回家了”话题活动引发网友积极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热度不断高涨,各地文旅部门也主动加入这一话题的内容创作,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传播范围与情感影响力。这也使得梅见青梅酒的销售形成线上线下双开花的局面。
不过,转型并非易事。与大多数酒商一样,王女士同样面临资金有限、缺乏内容创作能力、不敢出镜等问题,至今仍在“舒适圈”边缘徘徊。部分酒企的IP运营情况也并不理想。
行业人士指出,直播电商带来的不只是渠道更迭,更是竞争逻辑的重构:线下比拼的是渠道资源,线上争夺的是用户注意力。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正推动酒水行业从“渠道为王”迈向“用户为王”。
三、平稳中出现新增量
旺季不旺已成常态,不过,酒水行业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增量。
在深圳酒圈深耕多年的张老板介绍,如果只算白酒,公司生意下滑30%以上。为应对市场,他提前引入精酿啤酒、国产葡萄酒、果酒等品类,才弥补了部分缺口。
从市场反馈来看,在未有显著降温的南方多地,精酿啤酒的表现较为突出,成为大量家庭聚会与餐饮渠道的热门选择。双节期间公开的数据中,南沙珠江啤酒单日产品吞吐量创新高,同比增长23%,上扬曲线显著;胖东来的自有精酿啤酒单人限购两箱,甚至出现排队超过2h和代购的现象,不仅印证了胖东来的品牌力,也反映出精酿啤酒在大众酒水消费的重要一席。
此外,走进大型商超,不难发现新酒饮货架前的消费者有所增加。以梅见青梅酒为例,因高品质和低饮用门槛受到广泛欢迎。“这酒一家人都能喝。”一名消费者表示,为筹备中秋团圆,挑选全家人都能喝的佐餐酒不是易事,“过节期间吃得比较油腻,青梅酒比较解腻。”
在渠道上,不少经销商反馈“梅见的动销相对好一些”。在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高达900天的情况下,梅见的存货周转率仅需2个月,资金周转效率优秀,受到不少经销商的偏爱。
如今,家庭聚会频次增加但规模缩小,家庭用酒更注重性价比和便捷性,以青梅酒为代表的低度新酒饮的市场能见度正在快速上升。
另外,“白酒+”的搭配也逐渐了流行起来,连带一些酒水热度也直线上涨。以名仁苏打水为例,在部分地区,酒后喝苏打水的喝法十分流行,陕西某商家表示:“国庆期间接了十几场宴席用酒,有一大半都顺带购买了名仁苏打水。”
凭借健康意识的逐渐崛起以及可观的利润,该苏打水在各个渠道受到一定的喜爱,打通消费端水到渠成。据名仁苏打水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名仁苏打水已在全国多个市场实现10万箱量级的销量突破,印证了产品的强劲上升能量。
2025年双节,白酒行业的“冷热反差”格外明显:线下传统节庆红利逐渐消退,线上渠道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行业调整尚未结束,旧的市场平衡被打破之时,也正是新秩序建立的契机。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