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位行业专家对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就CPI而言,部分机构预计4月份同比可能呈现温和波动。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曾表示,预计4月CPI同比增长0.25%,环比增长约为0.46%。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则显示,4月份CPI同比或从-0.1%回升至0.1%。不过也有专家持谨慎态度。
近期食品价格对整体CPI的拖累效应有所减弱。根据数据显示,4月中国寿光蔬菜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8%,较上月22.7%的降幅明显收窄;猪肉市场供强需弱格局未有改变,但在外部因素可能扰动供给的影响下,短期内市场价格出现了一定波动。
食品价格呈现季节性回落。随着气温逐步回升,蔬菜、鸡蛋供应充足,同时生猪出栏量持续增加,而消费市场进入传统淡季,食品价格整体稳中有降。
从非食品消费品来看,受政策支持的以旧换新效应可能继续显现,支撑相关价格上涨;服务消费需求回暖,带动服务价格温和复苏。但能源与耐用品价格面临一定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影响明显,成品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能源品种的价格均呈现下行趋势。
耐用消费品方面,新车集中上市推动技术升级,部分传统车型降价促销;同时中国出口企业转向内销,可能带动服装、家电等相关产品价格出现调整。此外清明假期期间出行需求旺盛,服务价格上涨明显,居住类商品价格预计保持稳定并小幅上涨。
对于PPI走势,多数专家一致预期同比跌幅将进一步扩大。部分机构预测4月份PPI同比下降2.61%至2.8%,环比下降0.46%左右。中金公司则认为PPI同比降幅可能从-2.5%扩大到-2.9%。
分析认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承压下跌是导致PPI下行的主要原因。受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CRB商品价格指数4月平均值环比3月下降3.3%。国内方面,南华工业品指数4月份均值环比下跌5.1%,制造业PMI分项数据也显示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均有回落,其中中下游行业面临的降价压力更大。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