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张敏
见习编辑梁傲男
近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白酒质量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白酒质量通则》)的通知,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编辑了解到,修订首次为消费者建立了白酒质量表达标准化语言,使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识别中国白酒的特点,丰富和完善标准技术内容,创新产品标准的表达形式,促进白酒行业的标准化、国家化和标准化发展。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白酒质量通则》旨在从中国白酒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出发,创新白酒质量的表达方式,树立中国白酒的统一形象。在内部,它重构了“消费者语言”的质量认知,促进了行业的良性竞争;在外部,它试图打破统一标准的文化障碍,促进白酒的国际化。然而,能否进一步开放国际市场,仍需要行业继续努力实施标准、文化适应和渠道深度培育。
建立质量标准化的语言体系
《白酒质量通则》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由国家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起草单位50多家,包括生产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检测机构等单位。
根据《白酒质量通则》,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蒸馏技术生产蒸馏酒的国家。白酒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蒸馏酒,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葡萄酒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微生物制曲、发酵、蒸馏等生产工艺形成了典型的不同白酒风格,传统的固态白酒以十二种风味为代表。不同风味的白酒在原料酿造生态、糖化发酵剂、生产工艺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产品风格也有所不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白酒国际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之一,已成为文化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白酒尚未树立统一的形象,国际社会对中国白酒的认识仍然不清楚,导致白酒国际化进程缓慢。
中国白酒协会主席宋书玉告诉《证券日报》,中国白酒是国际白酒中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酿造工艺最复杂,香气和口感最丰富。中国白酒在质量、文化和酿造技术的传承方面是独一无二的。白酒“出海”不仅是产品的输出,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白酒需要一个整体形象,从标准、概念到国际品质和文化的统一表达,致力于丰富和完善白酒的国际认知。
在技术指标方面,《白酒质量通则》对白酒的生态环境、原料、制曲、发酵、蒸馏、储存、勾兑等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自生产日期一年内”和“一年后”的差异化指标
白酒行业分析师、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告诉《证券日报》,标准的颁布可能会通过打破信息不对称,实现白酒行业质量表达逻辑的转变。消费者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做出更理性的购买选择。这也将迫使企业回归质量竞争,减少营销噱头,促进行业与消费者的理性透明互动。
国际化突破“标准第一”
自2025年以来,在白酒行业市场需求疲软、库存高、价格倒置的背景下,白酒企业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密集采取措施控制商品价格,缓解供需矛盾,寻求突破,国际化也成为白酒企业的潜在发展路径。
2月18日,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酒类出口总额为19亿美元,同比增长6%;总出口量为7.5亿升,同比增长5.1%。其中,白酒继续领先,成为最大的出口葡萄酒类别。其中,白酒占2024年总出口量的51%,年出口量为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出口量1642万升,同比增长6.3%;均价为每升59.0美元,同比增长13.3%。
根据《2024年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25年是白酒产业转型重塑的关键一年。要以国际市场拓展新增量,努力打造国际蓝海市场,迎来中国白酒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一年。
在接受《证券日报》编辑采访时,山东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欧阳千里表示,白酒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税率、消费习惯差异等。《白酒质量通则》的发布,不仅将普及和升级白酒相关知识,还将用更简洁、更清晰的语言解释白酒,使翻译工作更加方便。同时,也使非中国母语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白酒。
中国白酒文化品牌研究所智库专家蔡学飞认为,白酒特别是烈性白酒的推广面临诸多限制。借鉴日本清酒和爱尔兰威士忌的推广经验,白酒要“出海”,必须首先制定标准。标准的建立可以增加国际社会对白酒的理解和相互信任,促进跨地区的认证和评估,这对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从企业层面来看,为了在国际化过程中保持自身特色,企业需要深入挖掘自身品牌的文化基因和产区的工艺特色,结合国际主流传播体系,深化
此外,在2025年的发展规划中,许多白酒企业也将全球化作为重要战略之一,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国际化愿景。
“国际化无疑是白酒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整个白酒行业都意识到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宋书宇表示,国际化不仅可以为白酒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还可以有效提升中国白酒的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对于企业国际化的探索,建议组织行业内企业与外国合作伙伴讨论制定国际化战略,引导整个行业更稳定地走向国际化。同时,鼓励企业根据以往的国际经验,不断自我反思和学习,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的国际战略,更灵活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