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张文湘
占健宇见习编辑
中国的计算能力产业正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代。最近,国际数据公司(IDC)根据浪潮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发展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4年中国智能计算能力规模同比增长74.1%。未来两年,中国的智能计算能力将保持快速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计算能力产业的扩张不仅得益于政策支持,还受到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特别是生成人工智能和大型模型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计算能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上市公司也借此机会增加了这一新兴领域的布局。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根据上述报告,大模型和生成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增加了计算能力的需求。2024年,中国智能计算能力达到725.3EFLOPS(每秒100亿浮点运算次数),同比增长74.1%。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计算能力将达到1037.3EFLOPS,较2024年增长43%;2026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460.3EFLOPS,这是2024年的两倍。与此同时,从2023年到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46.2%。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许多上市公司增加了对计算能力领域的投资和布局。
例如,2月20日,上海城地香江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香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参与的联合体中标了河南机场智能计算中心(二中心)项目厂区建设和IDC配套项目总承包(EPC)》总价3.91亿元的项目。
浙江华策影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策影视”)跨境进入计算能力运营领域。2月17日,华策影视宣布,公司已完成浙江计算能力技术有限公司客户的计算能力运营项目。据报道,该公司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并计划开发计算能力业务的预算不超过1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计算能力业务布局过程中,上市公司需要充分考虑自身优势,找到与现有业务的结合点,实现协调发展,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上市公司布局计算能力业务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找到正确的结合点。例如,科技企业可以利用芯片研发能力等原始技术积累来帮助计算能力硬件升级,或者利用软件算法优势优化计算能力调度软件。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告诉《证券日报》,传统行业公司可以利用计算能力实现智能制造升级,优化生产过程,提高质量控制。”
计算能力需求将更加多样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计算能力产业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三个因素驱动的: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汉告诉《证券日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指导和支持。此外,计算能力相关技术,包括芯片设计、制造技术和散热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提高了计算能力的性能和效率。与此同时,随着各行各业数字转型的加快和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扩大,市场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也在增加。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不断发展,计算能力需求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编辑采访时表示,计算能力需求将继续上升,促进计算能力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计算能力的增长率将远远超过传统的通用计算能力。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计算能力需求不仅局限于高性能计算,还包括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低延迟、高可靠性的服务。”袁帅进一步分析说,随着新兴应用的发展,计算能力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促进计算能力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创新和优化。
郭涛还认为,随着工业互联网、智能金融等数字经济的不断催生,对计算能力的实时数据处理和复杂计算任务的需求将急剧上升。这种需求的变化不仅将加快计算能力技术的研发,还将进一步促进硬件性能的提高和计算能力规模的持续增长。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