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李雯珊
近日,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智能机器人在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上公开亮相,这是广汽集团首次展示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质上,今年以来,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汽车”)等众多汽车企业、比亚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先后通过自主研发或投资布局机器人轨道。
产业链协同努力
广汽集团在上述会议上展示的机器人配备了可变轮脚和灵巧的手。纯电动电池寿命超过6小时,可提供可接触、近距离、情感化的服务。据报道,广汽集团的机器人研发已进入第三代,新的人形机器人计划于今年12月底正式发布。
广汽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编辑:“有信心成为该行业第一家可以登陆的特定智能机器人制造商。”此外,该人士还介绍,广汽集团于2022年初开始参与特定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全堆栈自主研发和成本控制。广汽集团将依托智能网络新能源汽车成熟的产业链,共享终端芯片、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定制开发,提高性能,确保高端质量。
“汽车和机器人在产业链上有许多协同作用。在技术层面上,汽车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技术可以相互学习;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人可用于汽车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在市场方面,汽车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机器人产品的推广。”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在接受《证券日报》编辑采访时表示。
据深圳高工产业研究有限公司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1.58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61%。
从行业层面来看,随着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供应链格局趋于完善,下游应用需求不断开放,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5年进入量产第一年,成为市场高增长板块。同时,由于汽车和机器人零部件的高度普遍性,拥有成熟汽车供应链系统的企业更有可能在早期量产阶段建立优势。
自主研发与对外投资并行
早些时候,小鹏汽车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小鹏机器人,其特点是仿人结构设计,身高178厘米,体重70公斤,配备了62个主动自由度,使其动作更加灵活自然。目前,Iron已正式进入小鹏汽车厂工作,承担装配等生产任务。
今年10月中旬,深圳优必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1,并成功进入BYD汽车厂进行培训,与L4无人物流车辆、无人叉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合作。
2023年8月,比亚迪入股上海志远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志远”)。据悉,上海志远成立于2023年2月,是一家专注于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企业,其主要项目品牌是志远机器人。
“一般来说,公司的投资活动与业务有关,不会进行简单的财务投资,”比亚迪方面的人士曾对《证券日报》编辑说。
上汽集团还以投资机器人企业的形式布局了人形机器人。今年,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海汽车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参与了上海智元A3轮战略融资和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深圳市渐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LimxDynamics的战略投资。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林先平告诉编辑:“汽车企业与机器人企业的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商机,拓展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投资,为汽车企业本身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
太平洋证券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汽车公司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可以实现同一技术来源,并将终端算法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预计随着未来更多企业的加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将更加完善,业务着陆的可能性将大大加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