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编写周尚伃
实习编写于宏
为深入贯彻新“国九条”及金融市场“1+N”系列产品指示精神,证券公司大力支持政策方针,进一步强化投资人有效回报机制。广发证券、国金证券、光大证券也纷纷发布了丰厚的中后期分红方案,在其中,龙头企业广发证券以每一股0.24块的红股名列前茅,总计拟派发现金红利达到35.57亿人民币。
最近,上市券商2024年中后期年底分红正聚集实施中,不但有效增强投资人幸福感,同时也为吸引住中远期资金入市、搭建“股票投资、科学理财、长线投资”的大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积极开展中后期年底分红
股票分红是上市公司收益投资人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新“国九条”确立,“加强对年底分红优质公司的鼓励幅度,强化措施促进提升股票收益率。提高年底分红可靠性、延续性和可预期性,促进一年数次年底分红、预年底分红、过年前年底分红”。中国证监会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中也提到,“促进一年数次年底分红”“简单化中后期年底分红审议程序,缩小实施周期,促进在春节前融合盈余公积和本期销售业绩预年底分红,提高投资人幸福感。正确引导高品质大市值上市企业中后期年底分红,充分发挥引领示范”。
为积极响应现行政策呼吁,好几家上市券商已经确定会进行2024年中后期年底分红,且最近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落实。比如,10月18日夜间,中原证券公布2024年上半年度权益分派执行公示,企业将实行2024年上半年度权益分派,每一股派发现金红利0.006元(价税合计,相同),总计派发现金红利2785.73万余元。10月17日夜间,西部证券公布2024年上半年度分红配股执行公示,将为公司股东每一股派发现金红利0.01元,总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469.58万余元。
Wind新闻资讯资料显示,截止到10月20日,43家A股上市券商中,现有25家发布了2024年中后期分红方案,在其中,每一股分红派息额度最高的广发证券,每一股拟派发现金红利0.24元,总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5.57亿人民币。国金证券、光大证券、中投证券拟每一股派发现金红利额度也均超0.1元。在中期分红项目实施进度层面,光大证券、国泰君安等10家券商的中期年底分红已实施完毕,总计已派发现金红利39.18亿人民币;国金证券、西南证券等4家券商已公布权益分派执行公示,正等待执行。
对于此事,萨摩耶云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磊接受《证券日报》编写采访时说:“上市券商在年度分红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中后期年底分红,体现了对制度的大力支持,以及对未来生产经营情况和盈利的乐观预期,可以有效提升投资人收益,提高投资人的拥有自信心和意向,有益于市场持续稳定发展趋势。”
加强投资人收益
除中后期分红外线,证券公司还环顾长久,通过制定长期性股东回报整体规划,如未来三年分红规划以及“管理提升重收益”等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投资人收益,促进公司品质与股东回报的双向互动。
近年来,至少已有10家上市券商发布未来三年(2024年至2026年)股东所分利润收益整体规划,在全面分析行业发展前景、公司运营发展趋势具体情况、公司股东诉求和意向等多种因素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企业所在发展阶段、营运能力、现金流情况、风险性控制标准等状况,均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对分配利润作出制度设计分配,以确保利润分配政策的持续性和安全性。
也有25家上市券商年之内发布“管理提升重收益”“品质收益双升”等行动计划,从聚焦主责主业、提高企业治理能力、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加强投资人交流互动等多个方面提高投资人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创建培养长期投资的销售市场绿色生态,健全兼容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搭建适用‘长钱长投’的制度体系”。证监会现任主席吴清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度会议的主旨演讲中也提到,“精准施策连通中远期资金入市的难点堵点困扰,搭建适用‘长钱长投’的制度体系”。
做为上市公司中的主要行为主体,上市券商积极开展年底分红,并通过制定长久的股东所分利润整体规划、管理提升计划方案来提升投资人幸福感,有利于吸引住中远期资金入市,推动“股票投资、科学理财、长线投资”市场氛围的建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