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双万兆"网络建设迎来重要进展,在第五个世界电信日到来之际,各地纷纷晒出成绩单。四川工业园区实现万兆光网全覆盖,广西全区14个地市推进万兆光网试点建设,北京完成万兆全光宽带规模化发展和万兆移动网络深度覆盖,山东则发布了5G-A典型应用场景,并启动了"万兆+AI"园区项目。
作为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5G-A和万兆光网为代表的"双万兆"技术正在发挥关键作用。在智能制造领域,万兆网络实现了设备的全面连接,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在远程医疗方面,手术直播的普及使得优质医疗资源得以突破地域限制,惠及更多患者。
这一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不仅标志着我国电信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领跑能力的增强,也推动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数字底座建设与应用迈向新台阶。同时,这也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
未来,在推进"双万兆"技术从试点示范向规模化商用过渡的过程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协同发力:
首先,需要夯实技术底座,突破关键瓶颈。当前,产业链应重点攻克50GPON光模块的国产化和5G-A毫米波组网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各地可设立"双万兆"专项攻关基金,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太赫兹通信等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实现核心器件国产化率在三年内的显著提升。
其次,深化场景融合,培育"双万兆+AI"产业生态系统。建议优先在智能工厂、远程医疗和直播文旅等领域展开示范应用,例如试点"双万兆+AI"融合技术,打造"双万兆+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在医疗领域支持医院开展4K/8K远程手术示教;在文化领域推动8K超高清视频内容的规模化生产,从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商业模式。
最后,完善制度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目前,相关频谱政策仍在完善中,资费体系尚不明确,安全标准也有待统一。对此,各地可联合产业链探索6GHz等中频段资源的动态分配机制,推行"速率分级+场景定价"新模式,并建立端到端网络切片的安全评估机制,通过多维度创新降低使用成本。同时,以"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沃土。
总的来说,"双万兆"网络的全面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其真正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持续为电信产业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