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多地在具身智能产业布局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其中,全国首个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已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已有众多明星企业在海淀园区完成签约或达成入园意向,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业内专家指出,海淀园区凭借其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合作以及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为全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除了北京的示范项目外,其他地区的建设也在快速推进。去年,江苏省无锡经开区启动了"优必选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项目;今年2月,苏州工业园区奠基了"中新具身智能产业园";3月中旬,浙江省"长三角(湖州)具身智能产业园"也举行了合作签约及揭牌仪式。
多位行业专家表示,这些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整合上下游资源、完善产业链条,更能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吸引高端人才和资金聚集。同时,这将加速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已达到8634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9731亿元。专家预测,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具身智能技术有望加速向多模态方向发展,并在智能制造、智慧养老、安全监控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具身智能涵盖了核心零部件、软件开发及产品应用等多个环节。目前,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已在这一领域展开积极布局。例如,杭州雷迪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ecently announ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its wholly-owned subsidiary, 浙江雷鸣机器人有限公司,计划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和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应用。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均普机器人研究院已与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人形机器人"贾维斯"开展多项课题研究。此外,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未来将与英伟达深化合作,在自动驾驶和具身智能领域展开更广泛的技术探索。
针对当前行业热潮,业内专家建议企业需重点关注技术研发方向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要。此外,企业应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