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校宇
政策及时有力,我们的信心倍增——这是编辑在与多家金融机构大力推进中长期资本市场交流中听到的共同愿望。
近日,中国证监会等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促进中长期资本市场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为资本市场绘制了“长期资本投资”蓝图,加强了公共基金、商业保险基金、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承担责任的决心。
“务实的目标和明确的路径”是公开发行机构对政策可执行性的共识。作为a股市场上最大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公开发行基金始终与中长期基金同行,但其股权产品的比例仍然不足,市场领导能力不突出。《实施计划》提出,公开发行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量化目标在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给行业一个明确的标尺。一些公开发行机构表示,“这个目标足够踮起脚尖,不容易,但它真的可以拼写出来。”;一些机构正在按照这个标尺“翻新”产品货架;一些机构要求基金经理的季度路演必须用“三年维度”来解释头寸逻辑。
“评估优化、消除担忧”是保险资本机构的共同反馈。保险基金是一种典型的“长期投资”。过去,面对年度业务评估的压力等因素,其在股权资产配置方面一直更加谨慎。实施计划显著降低了当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业务指标评估的权重,相当于拆除保险基金市场的“弹簧门”。许多保险资本机构表示,评估机制的优化解决了保险基金“不敢投资”的痛点,未来“携带保险柜”进入a股市场将更加平静。这一变化也反映在许多保险资本机构正在扩大股票池、试点长期评估、上市公司等措施上。
“政策平等,打破局面”是银行金融子公司的普遍感受。根据银行金融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报告,截至2024年底,股权资产余额占银行金融产品资产配置的不到3%。《实施计划》从制度层面解决了问题,在参与上市公司固定增长等领域给予了银行金融管理和公共基金相同的政策待遇,增加了银行金融基金成为上市公司金融投资者甚至战略投资者的选择。当然,打好“能力升级战”的压力也随之而来。银行金融子公司不仅要通过“投资研究+风险控制”两轮驱动来弥补不足,还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促进投资者在风险收益认知上与其“对齐粒度”。
“政策共鸣、生态优化”是编辑的深刻经验。在采访中,编辑捕捉到了许多有趣的细节:在公共基金经理的朋友圈中,中长期净值曲线图逐渐取代了短期战争报告;在保险机构人员沟通中,“反向布局”成为高频词;在银行金融子公司客户经理的推广中,固定的“盾牌”和权益“剑”正成为标准。
正如一位受访者的总结所说:“当评估机制转向长期导向,金融机构形成协同效应,投资者逐渐成熟时,‘长期投资’的良性生态就有了增长的土壤。”也许,这就是实施计划所期待的“化学反应”:当长期资金、长期投资和长期主义真正同心同德时,“更好的回报”是必然趋势,资本市场的指针也将指向高质量的发展时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