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吴晓璐
2月14日,中国证监会对3家券商债券业务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其中1家发出警告信,2家被责令改正。
自去年以来,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债券市场的监管,增加了对债券发行人和相关中介机构的罚款数量。据同花顺iFind统计,2024年,中国证监会和地方证监会向债券发行人及相关中介机构开出143张罚单(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措施),较2023年增长52%。
中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云海在接受《证券日报》编辑采访时表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是当前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加强监管,促进证券公司提高债券业务的合规性和专业性,维护市场秩序,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增强市场信心。
压实“看门人”的责任
从上述三家受到处罚的证券公司来看,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内部控制不完善,个别项目质量控制核心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合规内部控制不严格,存在错误和项目审批不规范;二是尽职调查不规范,部分项目未充分关注和核实可能影响发行人偿债能力的事项;三是发行承销不规范,部分债券项目未充分核实关联方认购情况,个别债券项目未严格管理记录现场,个别债券项目发行过程中违反公平竞争;第四,履行职责不到位,部分债券项目未能有效督促发行人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继续监督发行人募集资金的使用。
李云海表示,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失败、失职、承销、委托管理四个问题,旨在巩固经纪“看门人”责任,降低中介失职违约风险,为投资者民事索赔提供依据,促进市场从“规模扩张”到“质量优先”,帮助提高行业标准化,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系统性风险。
监管涵盖了债券市场的各个环节
总体而言,自去年以来,债券市场监管得到了升级。据同花顺iFind统计,2024年,中国证监会和地方证监会对20家证券公司的债券业务发出26张罚款,包括责令改正和警告信;117张罚款,其中行政处罚12张,罚款42亿元,行政监管措施105张。
一家证券公司的固定收益业务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的编辑,从长远来看,加强对债券市场的监管有利于债券市场的更好发展。从去年监管部门发出的罚单来看,监管部门已经完全覆盖了债券市场的监管,涵盖了所有环节。目前,债券市场建立了中国证监会、地方证监局、交易所、证券业协会和登记结算机构的“五位一体”监管体系,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监管体系。
李云海表示,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金融监管越来越严格,围绕“防范风险、加强监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展开。监管部门从“事后处罚”转向“全过程控制”。然而,债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监管和坚持“长牙带刺”,还需要发行人信守承诺,中介机构敬畏“勤勉尽责”。只有将合规内化为行业基因,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双赢局面。
最后,李云海建议经纪等中介机构需要积极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业务流程和标准,加强尽职调查,定期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积极与监管机构沟通,积极接受监管机构的检查和指导,加强对发行人的持续监督,确保发行人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使内部控制合规从“形式”到“实质性”。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