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李万晨曦
1月3日,《证券日报》编辑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获悉,近日,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子公司)江苏分公司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等全国最大的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光氢储存一体化项目的并网发电展示了我国绿氢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应用能力的提高,标志着绿氢产业已进入从‘技术研究’向‘市场应用’的过渡阶段。在技术创新方面,氢能储运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在电解水制氢、氢储运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在应用领域,绿氢逐渐应用于交通、能源和电力领域。”上海杉达大学数字商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徐志波在接受《证券日报》编辑采访时表示。
绿氢产能迅速增加
例如,东光氢储存一体化项目是中国第一个集光伏发电、制氢加氢、储能电站于一体的“综合能源利用+滨海生态治理”项目。项目投产后年平均上网电量约4.6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0.94万吨。
“光氢储存技术集成了光伏发电、制氢、储能等关键技术,通过大型光伏电站提供低成本的绿色电力,然后通过电解水制氢单元将水电解成氢,最后储存制氢供后续使用。光氢储存一体化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而且可以实现绿色能源的有效储存和利用,对促进绿氢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编辑采访时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平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氢生产国,但仍以化石能源氢生产为主,电解水氢生产和酒精氢生产相对较低。随着可再生能源氢生产项目的批量启动,大量绿氢项目将在中国北部和西北地区密集实施。预计绿氢生产能力建成后每年约为7.8万吨。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氢生产将取代灰氢,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北京科方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负责人张新元在接受《证券日报》编辑采访时表示:“中国绿氢产能的快速增长显示了中国绿氢制备的技术实力。”。
2024年,中国出台了一些有利于绿氢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的推动下,绿氢有望加快未来几年的产业化,成为促进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重要力量。”广州远营销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监高成飞在接受《证券日报》编辑采访时表示。
产业链企业备受关注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随着绿氢项目的不断突破,资本市场对绿氢产业链企业的关注度也在增加。产业链上市企业正在积极布局该领域,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用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业务布局。”。
隆基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色能源”)副总裁张海蒙此前介绍,公司帮助全国第一个高海拔光氢储存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在中国第一个万吨绿氢炼油项目和世界上最大的绿氢绿氨项目中,隆基绿色能源生产氢电解罐表现出安全、可靠、稳定的优异性能。
山西美锦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在光伏领域的布局主要是利用自己的工厂屋顶建设光伏绿电绿氢示范项目。本项目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司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布局,探索光伏与氢能相结合的创新模式,通过绿色能源的多元化应用。
吉林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春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主要涉及制氢设备制造(PEM电解槽)。PEM电解槽适用于波动性强的制氢场景,广泛应用于各种绿色氢基能项目。
袁帅说:“对于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建议积极关注政策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增加研发投资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企业还应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