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李豪悦
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2024年电影票房为425.02亿元(含服务费,下同),观影总人数再次超过10亿,预计观影总人口为4.3亿。中国年度总票房位居世界第二,银幕总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行业预测,即将到来的2025年春节预计将再次创下中国电影史票房新纪录。如何在起伏中攀升市场是新年电影业需要探索的命题。
观众被分流
回顾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始终走向“新”,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该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相比之下,2024年电影总票房较2023年(549.52亿元)下降23%。
在与《证券日报》编辑的交流中,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在短视频时代,娱乐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观众被转移。与此同时,高质量电影的数量减少,电影行业在制作周期、内容和营销方面无法跟上观众的需求。
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执行副秘书长刘正山告诉《证券日报》,短片、游戏、旅游等替代消费品对电影消费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高盛集团2024年12月18日发布的中国影视市场研究报告,高盛集团分析师认为,中国短剧/迷你剧的市场规模(TAM)年化价值已超过电影市场,接近长视频流媒体市场的70%。未来两到三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继续增长,预计2027年将达到910亿元。
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59%的人刷短视频的频率较高,但69%的人去电影院看电影的频率没有变化。以夏季档为例,历年夏季档是全年票房的主力军。2024年夏季档票房249亿元,占全年票房的60%。但报告提到,2024年夏季档拉新,多频观影下滑,71%的观众只看一次电影。
绵阳中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征告诉编辑,与2023年相比,2024年精品电影数量也有所下降。
报告显示,2024年国产电影上映总数为430部,与去年基本持平。然而,2023年,68%的电影是早年批准的,票房比2024年高出167亿元。或者由于疫情的影响,热门电影的储备集中在2023年上映。
总之,很多有潜力影响高票房的电影都是在2023年上映的,这也导致了2024年相对优质作品的储存量下降。2023年票房超过10亿元的电影有12部,2024年只有7部。
无论是观众分流,还是作品存储量下降,都与电影本身制作的“慢周期”有关。
阿里巴巴电影(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李杰认为,观众对电影的价值主张和审美趋势周期为6-12个月,电影制作周期为24-36个月。制片人如何在长周期内适应观众短周期的变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春节档最强
即将到来的2025年春节档蓄势待发,被业界视为最强的春节档。
北京拓普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程飞告诉《证券日报》,预计2025年春节电影票房将达到81亿元的新高。
目前,2025年春节有6部电影定档,都有冲刺高票房的潜力,分别是《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客》《哪吒魔童闹海》《熊出没:重启未来》《蛟龙行动》《唐探1900》。
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预计2025年春节票房将迎来强劲表现,预计2025年电影市场供需将有所改善,或将推动电影院基本面拐点上升。
刘正山表示,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电影质量,满足观众日益变化的需要,电影创作者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叙事手法和电影美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刘正山认为,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高清制作等技术,发展新的电影生产力,不仅可以提高电影产业化水平,实现电影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可以通过高质量的电影供应更好地满足电影需求,吸引更多的观众回到电影院,从而扩大电影市场的整体规模。
程飞从电影院、宣传、制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例如,电影终端需要合理安排,流行时间表通过大数据精细安排,冷时间表通过会员活动、旧电影重播活动提高票房;宣传公司可以通过市场大数据辅助和电影研究,点对点提高宣传费用的合理性;制作公司可以通过早期剧本大纲测试,在项目开发期间合理优化项目方向。
程飞表示,现在电影被短视频、短剧严重分流,制作、宣传、电影终端等产业链需要更精细的运营,预计将在混乱中找到机会。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