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田鹏
11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显示,西安易斯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易材料”)在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的申请正式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接受。据报道,这是自中国证监会发布《深化科技创新服务改革和新生产力发展八项措施》(以下简称“八项”)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接受的第一家无利可图企业。
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接受Xi安一材科技创新板IPO申请,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国家战略产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的支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帮助科技自力更生,是科技创新板的初衷和使命。
西安一材科技创新板IPO受理
据了解,西安易材作为国内12英寸硅片龙头企业,是国内主流存储IDM制造商在全球硅片供应商中的第一或第二大战略供应商。西安易材实现了国内一线逻辑晶圆OEM工厂大部分主流量产工艺平台的正片供应,是国内新建12英寸晶圆厂的首选硅片供应商之一。
西安一材计划通过科技创新委员会IPO筹集49亿元,提高国内晶圆制造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国内电子硅片产业链的竞争力。同时,旨在提高公司的价值创造力,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一材科技创新板IPO受理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自“科技八条”发布以来接受的第一家无利可图企业。根据公司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技创新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公司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9个月未盈利,最近期末未弥补损失。
具体来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0750.01万元、105469.31万元、147376.14万元和143378.61万元,分别为-34808.82万元、-41553.42万元、-69233.88万元和-6066.67万元,分别为-34808.82万元、-4155442万元。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分别为-177892.13万元和-4679.75万元,存在未弥补的损失。
在谈到公司报告期内未盈利的原因时,西安一才表示,公司实现盈利的最大挑战是在波动的半导体周期中快速增加收入,释放规模效应,覆盖高固定成本。同时,产能攀升带来的阶段性生产销售不足导致生产成本高,对核心技术和产品技术的早期刚性研发投资影响了公司的短期盈利能力。此外,公司结合复杂的国际环境,提高了全球战略客户的收入规模,特别是高端产品成交量所需的周期较长,进一步增加了盈利难度。
创造更加包容的政策环境
事实上,未盈利企业上市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中国证监会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以下简称《十六项措施》)和《科八条》作为新“国九条”的配套措施,将支持以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技创新属性突出的优质无利可图科技企业上市为重要措施,为具有典型新生产力、无利可图的科技企业提供更加包容和支持的政策环境。
具体来说,2024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科学八条”,旨在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委员会改革,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新质量生产力发展的支持。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加强科技创新委员会“硬技术”的定位,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技创新属性突出的优质无利可图科技企业上市。
市场参与者表示,该政策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包容性,而且明确表示,科技创新委员会将优先支持新产业、新形式、新技术领域的“硬技术”企业。
此外,中国证监会发布的“16项措施”改善了资本市场的功能,优化了资源配置,为科技企业的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其中,重点支持重大科技研究,改善科技企业股权激励,优化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环境,直接促进无利可图企业上市的便利。
西安易材和中介机构表示,公司的发行和上市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规模效应,加快技术迭代,创造新的生产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促进进口替代,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和创新的动力。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