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句话概括了“中华老药工0001号”喻伯藩先生的一生。正如永和豆浆40余年坚持以一颗大豆为核心,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在不同的领域,双方有着同样的赤诚与执着。
近日,永和豆浆携手喻伯藩先生之女暨技艺传承人喻文定,联合推出「老药工系列」五色食养豆浆粉。此番跨界合作乃行业首例,不仅是老字号品牌又一次成功创新,更是东方食养智慧源远流长的延续。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永和豆浆「老药工系列」五色食养豆浆粉,将以一种熟悉而又新鲜的形式,让中药中医文化为更多人日常所用,而豆浆,也将进一步发挥营养功能,从五花八门的快消饮品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可休闲、可饱腹、可轻养生的健康饮品。
“中华老药工”0001号传人献方,现代轻养生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老药工”这个称号,承载着新中国中药发展的历史。喻伯藩先生,是国家医药总局首评的“中华老药工0001”,他既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药师,更是一位将毕生经验付诸笔端、著述广为流传的学者。在喻伯藩先生的世界里,每一味药材都有其性情,配伍如同调兵遣将,讲究的是“君臣佐使”的秩序与“消补兼施”的精妙平衡。
喻文定女士作为中华老药工传人,5岁起就跟随父亲上山采药,学习中医药知识。此次,她与永和豆浆合作,将食养理论与实践经验巧妙应用于产品之中,让普通的日常饮品,成为老药工古法匠心的绝佳载体。
“五色养五脏”,更适合中国人的精准养生
中国人习惯用“五脏六腑”来指代身体内的各种器官。中医里的五脏,一般指心、肝、脾、肺、肾。五脏健康意味着精气神充沛。五脏应该怎么养?对普通人而言有一定门槛,对老药工传人来说,却是“术业有专攻”。永和豆浆与喻文定的合作,就是让专业中医养生知识,精准投入日常的杯盏之中。「老药工系列」食养豆浆粉,以“五色食谱”对应“心/肝/脾/肺/肾”,满足不同人群的轻养生需求。
赤色养心,针对的是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其中君药人参大补元气,臣药红枣养血安神,佐药玉竹则负责清解烦闷,多种食材组成一支协同作战的“精英小队”,由内而外助身体焕发元气。
青色疏肝,瞄向的是情绪易波动、压力山大的都市人群。葛根升发清阳,菊花清泻肝火,石斛滋养肝阴,旨在疏通体内容易“堵住的通风口”,有助于身体舒畅轻盈。
还有黄色健脾、白色润肺、黑色固肾……每种配方都不是将食材简单混合,而是基于现代人普遍亚健康状态,针对性打造轻养生方案。
不仅如此,老药工系列的每款产品都特别建议了饮用时间,如早晨7-9点养心,午后疏肝,晚间固肾……仿佛一句句温馨有条理的提示,无声中提醒我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间隙,不妨与身体进行一次短暂的对话,重新感知自然的节律。无论是长期加班、熬夜面临睡眠障碍、脾胃不适的上班族,还是随着生理年龄增长,基础疾病积累,心脑血管、睡眠等问题高发的银发人群,老药工系列食养豆浆粉都能作为轻养生的入门之选,为高质量生活注入活力。
高蛋白纯豆基粉,复配多种道地药食同源食材
如何真正使“老药工”的经典方子与规模化生产的快消品完美融合,关键在于找准传统底蕴与现代需求的平衡点。饮食上,食材永远是第一位。这方面永和豆浆一向“传统”,坚持采用生长于东北黑土地的非转基因优质大豆,其蛋白质含量可达普通豆浆粉的2倍,既蕴含较高食养价值,又奠定了老药工系列食养豆浆粉香醇浓郁的口味基调。为确保原料品质稳定,永和豆浆与当地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建立专属有机生态园,实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管理。在以纯豆为基粉的同时,配方添加了多种道地药食同源食材,以确保其“食养效力”。真材实料的基础上,喻文定携深厚的食养理论与实践经验加入,进一步夯实了这道品质与专业的承重墙。
与此同时,老药工系列产品坚持“六大0添加”干净配方,纯粹滋养无负担,贴合现代人科学饮食的理念。相应的,豆浆粉也作为恰当的媒介,满足了当代消费者便捷养生的需求。传承千百年的老药工经验智慧,可以脱离砂锅慢炖的繁琐步骤,以一种更轻便、更简单的方式,出现在现代人的餐桌、书桌和办公室里。
永和豆浆老药工系列面市,意味着喻伯藩先生积淀一生的药理智慧,通过女儿喻文定的传承,得以在现代化生产线上流动,并流向更广泛的人群。深奥晦涩的中医药学,也从此成为一种可感、可尝、可融入每一天的“新中式养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