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泰国罗勇工厂正式投产,并迎来全球累计产量2859万辆的下线仪式。这一事件标志着长安汽车在国际化战略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长安汽车"海纳百川"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国罗勇工厂的建成投产不仅体现了企业发展的新高度,也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从单一的产品出口向多元化产业输出的战略升级趋势。当前,国内多家车企纷纷加快海外布局步伐,推动全球化战略迈向更高层次。
长安汽车始终坚持"产品出口、品牌出海、产业出海"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泰国罗勇工厂是该企业在海外市场建设的第一个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达到10万辆,未来将扩展至20万辆。目前,长安汽车已向泰国市场推出了深蓝S07、E07和阿维塔11等多款新能源车型,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陆续投放12款全新新能源产品。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指出,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长安汽车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这种本土化生产模式不仅推动了从单一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管理标准输出的转变,也为品牌国际化竞争力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长安汽车将继续推进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转型目标。根据规划,到2030年,公司全球销量将力争突破500万辆,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300万辆。在技术发展方面,泰国市场将成为东南亚区域的技术创新试验田,未来公司将重点推进人工智能、组合辅助驾驶等前沿技术研发,并探索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等领域。
自2023年启动"海纳百川"计划以来,长安汽车已在五大海外市场完成了基本布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767.2亿元(含阿维塔品牌贡献的153.5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自主板块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6.5%,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也达到了20.2%。
当前,全球化布局已成为汽车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今年以來,国内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已经进入全产业链生态布局的新阶段,纷纷在研发、制造、供应链、品牌建设及市场营销等领域实现本地化扎根。
除了长安汽车,其他国内车企也在加快国际化步伐。例如,广汽集团已确定在巴西推进本土化进程,并计划与当地高校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吉利汽车计划通过安利捷汽车在波兰市场代理销售新能源车型;小鹏汽车则与巴林顶级汽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中东市场。
国际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国内车企在海外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随着技术实力的提升和全球化战略的深化,中国品牌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大的突破。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