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地持续开展小额贷款机构清退工作。据数据显示,北京、湖北、江西、云南等地已陆续清理和注销了超过百家不合规的小额贷款公司。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的公告显示,第一批"失联"或"空壳"小额贷款公司名单中共有8家机构。公示时间为2025年4月23日至5月22日。公告要求被列入名单的机构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主动申请注销或退出行业。
自今年起,多地已陆续公布了小贷机构清退名单。1月份,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了关于通城县鼎盛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退出行业的公告;2月17日,四川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广元市旺苍县佳铭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退出公告;2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取消了10家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资格;3月份,云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公示的第一批"失联""空壳"机构名单中共有548家机构,其中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有109家;4月3日,江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公告注销了7家小贷机构经营资质;4月14日,大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宣布终止3家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业务试点。
各地监管部门强调,退出经营资格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当依法完成名称和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不得再使用"小额贷款""小贷""贷"等字样。变更后的企业仍需承担相应的债权债务及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指出,2025年初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从供给侧完善了行业监管制度,将促进行业稳健发展。随着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大,国内小贷行业正朝着更加健康和规范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小额贷款公司将有序退出市场,"减量提质"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这为合规经营的企业腾出了更多市场空间,有助于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分析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金融风险防控以及机构自身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小贷行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和发展挑战。不合规的小额贷款机构需要及时退出市场,预计未来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对不合规机构的清退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针对未来小贷机构如何实现合规发展的问题,专家建议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在业务层面严格控制经营范围,避免越线经营;秉承惠民利民原则,合理定价产品,规范营销和催收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其次,在内控管理上对照监管要求,避免被认定为"失联"或"空壳"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深耕细分市场,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长尾客户群体开发本地化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业务灵活性和可及性。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