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
融创中国已完成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工作。目前已有持有债务本金13亿美元的初始债权人签订重组支持协议,占现有债务本金总额的26%。其余超过10亿美元的债权人也已进入签署程序。融创正继续与其他债权人寻求更广泛的支持。
此次债务重组将上市公司发行或担保的相关债务全面纳入方案,涵盖公开市场债券和私募贷款等多种类型。
专家分析指出,融创采取的"全额债权转股权"模式是本次重组的一大亮点。这一创新性举措不仅为债权人提供了短期流动性支持,还通过股票增值带来的收益机会,从根本上化解了境外债务风险。
具体而言,融创向债权人分配两种新强制可转换债券(MCB)。第一种为每股6.80港元的转股价MCB,可在重组生效后立即转股;第二种为每股3.85港元的转股价MCB,可在重组后的18至30个月内转股,且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的25%。
同时,为保持股权结构稳定,融创推出特别安排:向主要股东提供附条件的受限股票。这一机制确保了主要股东的股权比例维持在合理水平,避免过度稀释,并要求其承担长期责任,持续支持公司核心经营和长远发展。
回顾融创本轮债务重组进程,从方案磋商到最终推出已获得26%债权人支持,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为后续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也为融创优化资本结构、改善财务状况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内部人士透露,若本次境外债重组顺利完成,预计可削减超过70亿美元的债务规模。结合境内债重组效果,整体债务压降将达近700亿元人民币。
专家指出,大幅降低负债不仅每年可节省数十亿元利息支出,也将显著增强财务稳定性。通过净资产增加和资产负债表修复,公司抗风险能力将得到实质性提升。
今年以来,融创在化债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最新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有息负债已降至2596.7亿元,较去年底减少181.6亿元。
今年1月,融创总规模达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成功落地,仅用时50余天。这标志着融创成为首家完成境内公司债整体重组的房企,预计可削降约70%的境内债务,并在未来五年内不再面临兑付压力。
在项目融资方面,融创也传来好消息:某大型AMC机构向重庆湾项目注资24.76亿元;北京融创壹号院获得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天津梅江壹号院二期则成功引入新的资金方。
展望未来,融创通过境内境外双线化债、资产优化重组和经营效率提升等多方面努力,已展现出显著成效。随着各项措施的持续落地,公司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