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武汉亚心总医院迎来了一场聚焦慢阻肺防治的大型公益活动——“肺心同治,科技赋能”世界慢阻肺日公益诊疗活动。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主办,武汉亚心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承办,活动特邀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细胞工程中心的知名专家,联合东荆街卫生院、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同仁,与我院呼吸科、心血管内外科专家团队共同组成强大的多学科阵容,旨在普及慢阻肺防治知识,推广“肺心同治”理念,并展示人工智能、微创介入等前沿技术在慢阻肺管理中的应用。
活动背景:慢阻肺防治亟需多学科协作
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患者数量庞大,我国保守估计患者人数达1亿。该病不仅影响肺部功能,还常伴随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形成“心肺共病”的复杂局面。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抗生素、激素等对部分重症患者效果有限,亟需多学科协作和新技术支持。
本次活动以“肺心同治,科技赋能”为主题,汇聚呼吸科、心血管内外科、基层医疗等多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慢阻肺的规范化诊疗和科技化康复路径,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精准化的医疗服务。
专家观点:肺心同治,打破学科壁垒
在“心肺同治多学科论坛”环节,多位专家围绕慢阻肺的诊疗难点展开深入讨论。
同济医院陈蕾教授指出,随着医疗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慢阻肺患者进入老年期,传统治疗手段对极重度患者效果有限。她强调,未来需要探索更多创新疗法,如微创介入技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陈毅斐教授介绍了“蒸汽消融术”这一超微创技术。该技术通过支气管镜将可控热蒸汽精准输送至病变肺组织,促使过度膨胀的肺组织回缩,为健康肺组织“腾出空间”。与传统手术相比,蒸汽消融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尤其适合上叶型肺气肿患者。
武汉亚心总医院满宁教授分享讲解了该院开展蒸汽消融术的实践经验。他表示,这项技术符合“以最小创伤换取最大收益”的医疗理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为晚期慢阻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武汉市中心医院朱珊主任则从区域医疗协作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推动新技术在基层落地。她表示,慢阻肺管理需要构建“医院-社区”联动网络,确保患者无论在哪一级医疗机构就诊,都能获得规范化的诊疗服务。
现场亮点:科技赋能,让康复更智能
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科技化、专业化的功能分区,让患者近距离体验前沿医疗技术。
在“慢阻肺智慧化全程管理体验区”,患者可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血氧、心率等指标,系统会根据数据动态调整运动处方,使康复训练更加个性化。此外,AI技术还被应用于呼吸肌训练,通过游戏化设计让枯燥的康复训练变得生动有趣。
设备展示区则陈列了智能肺功能检测仪、呼吸肌力测定设备、慢阻肺家庭呼吸救助系统等,帮助患者了解如何在家中进行科学的呼吸管理。
患者故事:科技改变生活
活动现场,多位患者分享了他们的治疗经历。一位65岁的慢阻肺患者表示,过去因呼吸困难几乎无法正常生活,但经过蒸汽消融术和智能康复训练后,他的症状明显改善,现在可以轻松完成日常活动。另一位患者则提到,AI康复系统让他更容易坚持训练,不再因枯燥而放弃。
社会意义:推动慢阻肺规范化管理
本次活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免费诊疗服务,还促进了多学科协作和医疗资源的整合。通过专家论坛、科技展示和患者互动,活动进一步普及了“肺心同治”理念,推动了慢阻肺的规范化管理。
武汉亚心总医院党委书记周欣书记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合作,推动慢阻肺防治技术的普及,让更多患者受益。
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立涛副院长与东荆街卫生院卢慧副院长在交流中一致表示,作为基层医疗代表,他们深感此次活动为提升社区慢阻肺管理提供了宝贵契机。他们强调,基层是慢阻肺防治的首道防线,未来将积极依托总院技术优势,推动筛查随访、康复管理和智能监测技术在社区落地,强化双向转诊,切实构建“医院-社区”联动网络,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规范、连续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结语:科技与人文并重,助力健康中国
本次“肺心同治,科技赋能”公益活动展现了医疗科技在慢阻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通过多学科协作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慢阻肺患者有望获得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区域医疗协作的深化,慢阻肺防治将迈向更高水平,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通讯员:熊杰、周成、刘莹莹)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