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海尔新能源东莞某食品厂1.631MWh储能电站正式并网交付。该项目采用业主自投模式,业主独享整个电站运营收益,通过“峰谷套利”有效降低了工厂的用能成本。同时也是海尔新能源深耕华南区域、落地 “七星服务”,助力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
作为东莞千亿级支柱产业,食品饮料企业普遍面临高载能产线(搅拌、加热等)带来的峰谷电价差成本压力与电力可靠性需求。该食品厂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峰段用电成本逐渐攀升、需量电费居高不下。同时在“双碳”目标绿色转型的战略下,优化能源结构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命题。
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海尔新能源为其定制了700kW/1631kWh的工商业配储方案,电站采用7台233kWh储能标准柜,通过“智储星盘”AI云平台智能优化充放电策略,每天2次满充满放,日充放电量约3000kWh。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还能够降低企业需量电费,实现动态收益。同时电站配置了全包围防火墙,保障厂区用能和生产安全。
对食品加工类工厂而言,利用厂区闲置空地配置储能系统,可以实现用电的自我调节和优化管理,从而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这不仅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也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储能项目的成功交付,体现了海尔新能源在光储一体场景的技术实力与全周期服务能力,标志着其为食品加工行业打造的“安全、高效、智慧” 全周期系统解决方案又一样板落地。
2025年,青岛海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通过全栈自研自制、全球化品牌运营和AI多场景方案覆盖三大能力,构建全球全场景用户侧储能集成系统,围绕安全、效率、智慧和极简等方面,以AI算法、数字孪生和大数据等数字化能力,持续驱动产品能力进化。以更多优质工商业储能项目助力千行百业绿色转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