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婕
“风险管控不是财务的‘枷锁’,而是企业稳健前行的‘导航系统’。”——题记
在全球化竞争加剧与数字化浪潮交织的当下,跨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正面临着汇率波动、供应链复杂、合规要求严苛等多重挑战。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动态风控体系,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命题。西门子数字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事业部大中华区财务总监王强,以20余年跨国企业财务实战经验为基石,将大数据预测模型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开创了“智能预警—动态响应—价值创造”的财务风控新范式,为跨国医疗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树立了行业标杆。
图为王强
技术突破:让风控从“事后救火”到“事前导航”
“传统财务风控就像拿着后视镜开车,只能通过历史数据复盘风险,却难以应对医疗行业供应链的突发波动。”王强深知,医疗设备采购周期长、跨国结算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风险传导都可能影响临床服务。为此,他跳出“报表驱动”的传统思维,主导研发“基于大数据预测模型算法的智能财务风险管控系统V1.0”,首次实现了财务风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的质变。
在王强看来,智能风控的核心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量化风险”。系统通过动态调整风险阈值,使风险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3%,较传统模型提高45%,而决策响应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4小时,彻底改变了“财务部门等待业务数据、业务部门抱怨财务滞后”的困境。
业财融合:让数据成为“业务的翻译官”
“财务不懂业务,数据就是冰冷的数字;业务脱离财务,创新就可能变成盲目的冒险。”王强深刻认识到,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割裂往往导致资源浪费和决策失误。为此,他提出并推动了“业财融合”的理念,通过打破部门壁垒,让财务数据成为业务决策的“翻译官”,实现企业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价值最大化。
王强首创了“风控嵌入业务场景”的工作模式,要求财务团队深度参与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服务和售后回款的全过程。具体而言,他推动财务团队与业务部门共同制定设备管理策略,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设备采购计划、评估客户信用风险、监控回款周期,并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库存和生产计划。这种模式不仅让财务团队更理解业务的实际需求,也让业务团队能够基于财务数据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业财融合的本质,是让数据成为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桥梁。”王强强调,财务团队不再是单纯的“记账员”,而是业务决策的战略伙伴。通过深度嵌入业务场景,财务团队能够提前识别潜在风险,提出优化建议,例如调整授信政策、优化供应链成本,甚至为新产品研发提供财务可行性分析。这种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增强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应变能力。
价值延伸:从“管控风险”到“创造价值”
在王强的理念中,优秀的财务风控不仅要“止损”,更要“增值”。他主导的智能系统在风险预警之外,衍生出“资源优化”功能——通过分析各区域的设备使用率与回款周期,动态调整授信额度,使单个区域的资金周转率提升28%,同时将坏账率控制在0.3%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1.2%。这一成果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还释放了更多资金用于支持业务拓展和创新。
“医疗行业的财务价值,最终要体现在患者身上。”王强始终强调,医疗企业财务风控的终极目标是为医疗行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通过优化资金流转效率,西门子医疗能够以“最高的性价比”提供高质量的医疗设备和服务,从而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
如今,王强的智能风控系统已在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全面落地,覆盖了从设备采购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管理。这套系统为年营收7亿欧元的业务提供了稳健的支撑,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增强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此外,系统还通过数据洞察为管理层提供了战略决策支持,例如预测市场趋势、优化供应链管理等,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秉持着打破陈规、不断创新的理念,王强用技术重构了财务的价值边界。他的实践证明,真正的财务杰出人才,不仅能算清“数字账”,更能算准“发展账”,让冰冷的数据转化为温暖的医疗服务保障力。这或许正是他对“财务管理”最生动的注解:风险管控的最高境界,是让企业在稳健中,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