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出现多家上市公司计划购买董事责任保险的动向,引发广泛关注。据统计,4月15日,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披露了董责险购买计划。
然而,与往年相比,今年A股市场中选择购买董责险的公司数量有所减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6日,年内已有9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董责险购买公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6%。这一现象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多位专家分析认为,今年拟购买董责险的公司数量减少,可能与多重因素有关。首先,市场风险逐渐得到消化,企业对风险的认知发生变化;其次,成本控制压力下,部分公司将非核心支出进行缩减,董责险作为可选险种受到影响;最后,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例较少且赔付周期较长,导致部分企业对潜在风险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董事责任保险(简称"董责险"),全称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主要用于保障公司管理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工作疏忽或不当行为引发法律诉讼时所面临的赔偿责任和相关费用。
上海某律师事务所的资深顾问指出,近期董责险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方面,董责险的费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23年董责险费率开始走低,并在2024年延续这一趋势,至第四季度平均费率已低于千分之五。
专家分析认为,董责险费率下降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赔付滞后性,即董责险的索赔和结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二是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越来越多保险公司进入该领域,费率水平有所回落。
从长期趋势来看,尽管目前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投保率相对较低,但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数据显示,近年来拟投保董责险的公司数量呈现波动变化:2022年和2024年增速均超过30%,而2023年则有所回落。
专家还指出,当前董责险投保率低的原因包括:市场透明度不足、产品条款存在例外责任、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企业的投保意愿。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短期内董责险市场呈现调整态势,但随着司法实践的推进和赔付案例的增加,董责险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