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A股上市银行的董监高及大股东增持行为呈现显著增长态势。特别是2025年4月以来,相关动作频率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仅在4月8日至9日这两天,就有包括邮储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成都银行等在内的6家银行密集发布增持计划,涉及大股东及核心管理层。
金融专家分析指出,近期出现的大股东和高管集中增持现象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推动。首先,监管层面对上市公司通过增持、分红等方式提升投资者回报的鼓励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增持行为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有助于推动股价回归其内在价值。此外,部分银行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也为增持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具体来看,4月9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核心团队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以自有资金合计不低于3000万元增持公司股份;同一天,江苏银行也宣布其高管和部分董事监事将发起不少于2000万元的增持计划。
4月8日,邮储银行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已通过集中竞价增持该行1991.02万股A股股份;成都银行则公告称,成都市国资委旗下两家公司计划在不超过17.59元/股的价格区间内,合计增持不低于3979.44万股。此外,光大银行和浙商银行近期也陆续披露了增持进展。
业内专家认为,在此轮增持潮中,既有地方国资平台的策略性增持,也有银行核心管理层及业务骨干的自发行为,这充分体现了产业资本和内部团队对银行基本面的信心。所有增持计划均明确指出将使用自有资金,并设定了具体的增持期限与价格区间,严格遵循监管要求。
分析人士认为,此轮增持热潮预计将产生多重积极影响:一方面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银行板块;另一方面,通过将高管利益与公司股价深度绑定,推动管理层更加注重股东回报,进一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此外,作为大盘中的重要权重股,银行板块的稳定也将为整体市场企稳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在政策引导和低估值高股息等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会有更多银行加入增持行列。国有大行可能继续在增持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则将通过高管和核心员工的增持形成补充。区域性银行也有望在股东支持下陆续跟进,尤其是那些估值较低、分红潜力大以及业绩改善明显的银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